再生保温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ugh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生保温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型承重混凝土,以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将再生混凝土资源循环利用与建筑节能相结合,不仅实现了混凝土的循环利用,而且保证了保温与结构系统同寿命,降低了再生混凝土的造价。在赋予再生混凝土新功能,并显著提高再生混凝土性价比的同时,突破了再生混凝土的推广应用,为再生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一条新的出路。本文通过结合再生混凝土技术与玻化微珠保温承重混凝土技术,首次创造性地提出再生保温承重混凝土的概念,将玻化微珠骨料、再生骨料、纳米矿物共同应用于混凝土中,从系统科学的方法与原理出发,以C30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为基准配合比,考虑将再生粗骨料替换天然骨料0%、30%、50%、70%、100%进行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本构关系试验。具体工作如下:(1)再生保温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进行了不同再生骨料掺量下再生保温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压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了解其破坏过程及形态,分析再生骨料掺量对各强度的影响,揭示再生骨料掺量对再生保温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回归确定各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将普通混凝土、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各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对比。(2)再生保温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进行了不同再生骨料掺量下再生保温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关系试验,观察了不同再生骨料掺量下再生保温混凝土破坏过程及形态,确定应力—应变全曲线,分析其曲线特征,最后利用Matlab对再生保温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进行拟合,求的相关参数,得出全曲线表达式。(3)再生保温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分析研究了不同再生骨料掺量下再生保温混凝土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峰值应变与极限应变、压缩应变密度及脆性指数与再生骨料掺量的关系,并分析不同再生骨料掺量下其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差别,最后将再生保温混凝土、保温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进行对比。通过试验及后期数据处理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再生保温混凝土试块的破坏属于“强(砂浆)”包“弱(再生骨料)”模型,破坏主要是再生骨料剪切破坏及骨料与砂浆界面的黏结破坏,且再生骨料掺量越大剪切破坏体现的越为明显;再生骨料掺量增加,各强度值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但当掺量为0%~50%时强度下降趋势明显,超过50%后强度趋于稳定,当掺量为50%时,28d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较基准混凝土分别降低8.8%、9.4%、8.8%、3.1%。(2)再生保温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在单轴受压下的破坏形态为斜剪破坏。破坏时裂纹从两端向中间扩展,逐渐形成斜裂纹,并迅速贯通整个截面,其试件破坏主斜裂缝的倾角为60°~73°,且再生骨料掺量增加,倾角增大,表明再生保温混凝土材质较脆,塑性变形较差。(3)不同再生骨料掺量下再生保温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对比表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增加,再生保温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上升段曲线斜率逐渐减小,峰值点下降和右移,这表明混凝土弹性模量降低;下降段曲线逐渐陡峭,极限应变减小,表明混凝土耗能能力减弱,脆性增大。(4)不同掺量的再生保温混凝土,峰值应变介于1.5×10-3~2.3×10-3之间,极限应变介于3.0×10-3~3.5×10-3之间,弹性模量介于2.69~3.32×104N/mm2之间。再生骨料掺量增加,再生保温混凝土弹性模量、极限应变呈下降趋势,峰值应变及脆性指数B呈增长趋势,泊松比变化不大。
其他文献
本文以玛格丽特梅喜的青少年小说《一天一夜》为源文本,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为理论依据,结合对小说语言和内容的分析,使得最终译文更加符合中文阅读习惯,增加译本的
本文对一些重要激素的分泌调节方式进行介绍,包括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腺体自身的调节等。
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情况是体现一个地区植物景观特色的重要标志。乡土植物具备其它绿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独特性状和园林应用优势,如地方特色明显、生态适应性强、栽
<正>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在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布置他们每周写篇练笔,他们却不知道该写什么,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他们对身边那
会议
乡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承载着特定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其教育功能不容忽视。少先队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意识教育,即政治启
不确定性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属性,在与强大的数学确定性相遇时,常常被弱化与忽视,最终导致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窄化。基于此,以不确定性的视角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反思,试图唤起
班级学风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班级层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高校形成良好的学风。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为例,分析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本质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但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正面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改变了农村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