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阙,是一种中国古代的礼制建筑,它成对地建立在都城、宫室、陵园等建筑群入口两侧。阙发轫于先秦时期,兴盛于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重要代表形式。然而历经千年沧桑,早期的土木阙基本已经消失殆尽,唯有仿造土木阙建造的东汉石阙得以留存。据资料统计,国内现存的东汉石阙共有三十余处,集中出现在河南、山东、四川、重庆这四个省市境内,其中四川和重庆地区的数量所占比重最高。从石阙的形式来看,特别是位于四川、重庆地区的仿木结构石阙,非常准确、严谨地摹写了当时的土木阙,为汉代木构建筑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加之,石阙是从东汉时期留存至今的仿木构阙,其上雕刻反映出许多目前已经较为模糊的汉代木构建筑的特征。因此,东汉石阙的研究对了解我国汉代建筑的建筑形制、构造逻辑和结构技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现存的东汉石阙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结合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在这一方面取得的成果,对中国汉代木构特征进行研究。论文计划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第一,厘清阙的定义,对阙的发展历程和阙的类型进行概述;第二,结合考古学和文献学的现有成果,依据秦汉阙的考古遗迹,探寻阙建筑形式的发展脉络;第三,通过实地调研测绘和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将现存石阙分为仿木石阙和非仿木石阙两类,并重点选取保存较为完整的仿木石阙,进行个案研究,建立图文数据库;第四,结合前文的案例分析,从平面形制、构造特征、整体结构三个方面,对石阙所反映的中国汉代木构建筑特点进行总结归纳;第五,依据上述总结的木构建筑特征,推测性复原汉代阙类建筑,以期对中国汉代木构建筑的学术研究作相应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