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neem)属楝科、速生常绿乔木。印楝种仁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其中萜类化合物是印楝中所含的最重要的成分,本文研究了印楝种仁中含有的多种化学成分,并对萜类活性成分进行了重点研究。首次利用常压水蒸汽蒸馏法得到印楝种仁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联用手段对种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结构鉴定,共分离了16个化合物,鉴定出15个,其中含硫化合物12个。这些含硫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9.63%,它们可以分为脂肪族的二硫、三硫或四硫化物和硫代杂环化合物二大类。含量最高的丙基,烯丙基三硫化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5.83%。首次报道在印楝种仁中含有3-乙基-5-戊基-1,2,4-三硫代环戊烷和5-乙基-7-戊基-1,2,3,4,6-五硫代环庚烷二个新的硫代杂环化合物。从印楝种仁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的结构,证实为azadirachtin I;azadirachtin H;azadirachtin D;azadirachtin A;azadirachtin B;Desacetylnimbin;Desacetylsalarmin;nimbin和salannin。在此基础上采用LC-MS方式分析了印楝素提取物,共分离了17个化合物,通过离子阱的一级和二级质谱碎片鉴定了其中14个化合物,证实了印楝种仁提取物中除含有以上9个化合物外,还含有的三萜类化合物为:nimbinolide;salanninolide;isosalanninolide;nimbanal和salannol acetate。通过GC-MS方法鉴定出印楝油中的脂肪酸8种,分别是软脂酸,十七烷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二十二烷酸。其中含量较高的四种是油酸,亚油酸,硬脂酸和软脂酸,它们占总脂肪酸化合物的70%。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64.38%。首次发现在印楝种仁中还含有软脂酸(C16:0)和二十二烷酸(C22:0)两种饱和脂肪酸。获得了通过分级萃取、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的手段,从印楝油中获得具有抗生育活性的化合物的分离和制备方法,该化合物经过UV,IR,1H NMR和13C NMR等手段鉴定为2-十八酸-4-十六酸-2,4-二戊酯。建立了印楝种仁中最重要的三萜类活性成分印楝素的HPLC分析方法,该方法印楝素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485861x,曲线在0.0974μg~3.894μg的浓度范围之间线性关系良好。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100.31.%。相对标准偏差RSD=0.76%(n=5)。最小检出量为300ng。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印楝素的高效提取及精制工艺,采用溶剂沉降法精制印楝素提取物可将印楝素的含量提高到64%。采用活性白土吸附法可去除印楝素提取物中的黄曲霉素,同时提高印楝素含量,对比了硅胶、Florisil和C18三种填料的层析法精制印楝素的效果,它们分别能使印楝素含量从11.12%提高到29.30%,41.25%和34.85%,是上柱前粗提取物的的2.6倍,3.7倍和3.1倍。研究了介质酸碱性、温度和紫外光照等因素对三萜化合物印楝素的稳定性的影响,表明紫外光照对印楝素的稳定性影响最大。首次研究了阿魏酸、没食子酸、芦丁和芦荟苷四种天然紫外光吸收剂对印楝素紫外光稳定性的影响,在添加四种天然紫外光吸收剂的条件下,印楝素的稳定性均比未加稳定剂时有所提高,其中芦荟苷对印楝素稳定性提高的作用最为明显,它可将印楝素的稳定性提高一倍以上。对比研究了水杨酸苯酯、2,4二羟基苯酮、对氨基苯甲酸和4,4′二羟基苯酮四种合成低毒紫外光吸收剂对印楝素的稳定性作用,它们的作用的顺序是:水杨酸苯酯>2,4二羟基苯酮>>对氨基苯甲酸>4,4′二羟基苯酮,它们可将印楝素的稳定性提高到未添加前的3倍、2.6倍、1.4倍和1.3倍。首次研究了三萜化合物nimbin和salannin在甲醇溶液中的光氧化性质,采用HPLC方法分析了nimbin和salannin的反应情况,采用LC-MS方法分析了反应产物的生成情况,产物的LC-MS特征离子碎片表明,甲醇溶液中的nimbin在O2条件下经紫外光照射,生成了氧化产物nimbinolide和isonimbinolide,甲醇溶液中的salannin在O2条件下经紫外光照射,生成了氧化产物salanninolide和isosalanninolide。这些氧化产物的生物活性均高于相应的nimbin和salannin。成功制备了印楝素提取物微胶囊创新产品,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得出最优化的微胶囊制备工艺为:β-环糊精与印楝素提取物的质量比为2:1;溶剂中乙醇比例为50%;温度25℃;搅拌40min。在所筛选的实验条件下,印楝素提取物与环糊精能够形成较稳定的微胶囊,其包结率可达86.7%。所选实验条件温和,在该条件下基本不会导致印楝素的分解。对印楝素提取物微胶囊的稳定性研究表明,β-CD包结成囊后印楝素对光和热的稳定性明显提高。相同印楝素有效浓度时,印楝素微胶囊粉剂对棉铃虫幼虫毒杀效果及幼虫发育进度的影响效果均好于印楝素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