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例中老年湿热浸淫型湿疹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b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湿热浸淫型泛发型湿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总结分析对比出中年组和老年组湿热浸淫型泛发型湿疹的发病特点,影响因素及治疗疗效上的区别,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思考。资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病房收治的321例湿热浸淫型泛发性湿疹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出合适的湿疹患者,并根据年龄划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住院天数与病程,发病诱因,皮损状态与部位,既往史,过敏史,实验室检查,中西医治疗,出入院时EASI VAS评分等数据登记在表,运用SPSS21.0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釆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则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去分析两组相关性,按检验水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性别:本研究共收集321例患者,中年组共96名,其中女性57例(59.38%),男性39例(40.63%),男女比例1:1.46,女性较多;老年组共225例,其中女性85例(37.78%),男性140例(62.22%),男女比例1.64:1,男性较多,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存在差异性(P<0.05),并且老年组人数显著多于中年组,其中61-65岁年龄段患者数量最多。2.病程:中年组病程最短3天,最长为40年,平均病程为20.33个月。老年组病程最短1天,最长为50年,平均病程为86.98个月。利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两组病程显示出差异性(P<0.05),老年组明显长于中年组。3.发病诱因:中年组有明显诱因的17例(17.71%),其中因外界接触15例(15.63%),老年组21例(9.37%),其中因外界接触的18例(8%),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性(P<0.05),中年组以外界接触激素类或刺激性物品、日晒等原因为主。4.皮损部位:中年组发于头皮32例(33.33%),面部34例(35.42%),双上肢79例(82.29%),双下肢80例(83.33%),躯干70例(72.92%),双手46例(47.92%),双足46例(47.92%),臀部14例(14.58%);老年组患者皮损发于头皮105例(46.67%),面部79例(35.11%),双上肢189例(84%),双下肢195例(86.67%),躯干168例(74.67%),双手62例(27.56%),双足59例(26.22%),臀部13例(5.78%)。两组均以躯干、四肢发生部位为主,其中在双手、双足、头皮、臀部两组存在差异性(P<0.05)。5.皮损状态:中年组皮损红斑96例(100.00%),丘疹95例(98.96%),抓痕64例(66.67%),血痂76例(79.17%),渗出33例(34.38%),干燥脱屑37例(38.54%),苔藓化8例(8.33%),色素沉着15例(15.63%);老年组皮损红斑222例(98.67%),丘疹222例(98.67%),抓痕183例(81.33%),血痂178例(79.11%),渗出65例(28.89%),干燥脱屑119例(52.89%),苔藓化22例(9.78%),色素沉着59例(26.22%),两组皮损状态以红斑、丘疹为主,其中以抓痕、脱屑显示出差异性(P<0.05),老年组在这两方面较中年组更明显。6.既往史:中年组患者高血压20例(20.83%),冠心病4例(4.17%),甲状腺疾病甲亢6例(6.25%),皮肤科疾病(荨麻疹等)11例(14.58%);老年组患者高血压77例(34.22%),冠心病37(20%),皮肤科疾病(荨麻疹、过敏性皮炎、体癣等)21例(10.67%),甲状腺疾病甲减18例(8%),微血管病变23(10.22%),经过卡方检验中年组老年组在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疾病以及微血管病变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其中老年组在高血压、甲状腺疾病导致的甲减、微血管病变如下肢静脉曲张等显著多于中年组,中年组在甲状腺疾病导致的甲亢多于老年组。7.实验室检查:肝功中年组异常24例(25%),老年组异常95例(42.22%),其中AST、GLOB、A/G指标异常显著多于中年组,有差异性(p<0.05)。血脂中总胆固醇中年组升高4例(4.17%),老年组32例(14.22%)显著高于中年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中Ig G中年组升高23例(23.96%),老年组82例(36.44%),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酶谱中α-HBDH中年组升高22例(22.92%),老年组77例(34.22%)显著高于中年组(P<0.05),C反应蛋白中年组升高24例(25.00%)多于老年组33例(14.67%),存在差异性(P<0.05)。特殊变应原检测中螃蟹、鳕鱼、蟑螂、狗毛皮屑两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分别为5例(5.21%)、4例(4.17%)、10例(10.42%)、15例(15.63%);老年组为3例(1.33%)、2例(0.89%)、10例(4.44%)、59例(26.22%)。8.治疗:统计321例住院患者中医治疗方法中选择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中年组分别为85例(88.54%)、6例(6.25%)、23例(25.00%);老年组分别为203例(90.22%)、18例(8%)、33例(14.67%),两组在中药注射液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中选择抗组胺药物中年组92例(95.83%),老年组225(100%)总体使用频率高于中年组(P<0.05)。使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中年组35例(36.46%)多于老年组43例(19.11%),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用药物复方硼酸溶液、复方青尤软膏使用上老年组高于中年组(P<0.05),分别是中年组78例(81.25%)、46例(47.92%);老年组204例(90.67%)、135例(60.00%)。9.疗效:统计321例住院患者通过规范化治疗,老年组入院及出院平均皮损评分分别为31.99±8.60、7.73±5.70,中年组为27.98±8.54、5.61±4.28,有差异性(P<0.05)并且年龄越大治疗的效果越不理想,老年组入院及出院VAS评分分别为80.38±0.94、34.15±3.79,中年组为79.76±1.72、30.49±0.54,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瘙痒越不容易缓解。此次研究结果发现中年组有效68例,显效28例,总有效率100%;老年组有效151例,显效7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55%。结论:1.总体住院患者老年人数多于中年人数,中年组女性发病人数多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男性发病人数明显多于女性。加强该年龄段人群对于此疾病的认识和预防。2.中年组更易在双手、双足、臀部形成皮损,而老年组更易在头皮、小腿部位形成皮损。应加强该部位的护理及预防。3.年龄越大湿疹瘙痒程度越明显并且难缓解,老年组更易出现抓痕、干燥脱屑、色素沉着的皮损状态。在诊治的同时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老年组更易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以及微血管病变和甲状腺疾病导致的甲减,随着步入老年,AST、α-HBDH、总胆固醇等指标异常越多,而中年组更易合并甲亢疾病。在治疗湿疹的同时,对潜在的危险因素提高警戒,积极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5.中年组更易对海鲜敏感,老年组更易对于狗毛皮屑敏感。应注意避免接触。6.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以促进皮损愈合。7.中老年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口服中药频率最高的10味药物为:生地黄、甘草、金银花、泽泻、牡丹皮、防风、栀子、荆芥、黄芩、白鲜皮。后续随方加减频率最高的10味中药为:地肤子、薏苡仁、钩藤、玄参、火麻仁、黄柏、苍术、土茯苓、炒蒺藜、当归。8.我院中老年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以中药内服方剂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和消风散组合加减治疗,辅助以西医基础治疗,短时间内均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本草纲目》中治疗消渴病的所有中药,对其进行种类、四气、五味、归经等分析,同时与《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治疗消渴的中药进行比较,探讨治疗消渴用药的特点及药物的演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参考并为进行新药研发提供思路。资料与方法:以“消渴”“口渴”“渴”为检索词,两人分别进行手工检索《本草纲目》中收载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的所有药物,借助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其所属种类、性味、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KD)与无CKD患者临床代谢指标的差异,并分析T2DM合并CKD患者的中医证型,探索T2DM合并CK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进一步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材料与方法:本文通过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中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患者414例,其中T2DM无CKD组(简称T2DM组)212例
目的:通过SPSS26.0,SPSS Modeler18.0统计学软件对《中华医典》中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剂从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的辨证用药特点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借鉴。材料与方法:对《中华医典》中治疗以肾消为主症的方剂进行检索,将收集到的处方录入Excel2016,对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进行数据挖掘,再利用SPSS26.0,SPSS Modeler18.0软件对用药进行聚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金铃子散治疗冠心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搜寻金铃子散的化学成分,利用文献进行补充,根据药动学参数(ADME)属性值进行筛选。利用TCMSP数据库预测化学成分潜在靶点,通过Uni Prot数据库对得到的化学成分靶点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在Genecard数据库、OMIM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筛选得到冠心病相关靶点;通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活血化瘀法治疗血脂异常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探析潜在的新方功效,为临床治疗血脂异常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按照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步骤,检索2000年10月1日~2020年10月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超星期刊》文献库中所有可以检索到的文献资料,选择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整理,提取文章名、作者
目的:通过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干燥综合征未合并肺间质病变(Sjogren’s Syndrome-Non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S-NILD)和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病变(Sjogren’s Syndrom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S-ILD)患者的病例资料,探究SS-ILD与中医证型、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等方面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归纳肿瘤厌食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并总结治疗肿瘤相关性厌食患者的饮片使用频次及用药规律。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是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肿瘤科住院的具有肿瘤相关性厌食症状的患者,通过Microsoft Excel将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性别、年龄、化疗史、手术史、KPS评分及中药使用频次等信息建立数据
目的:收集整理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LE各中医证型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总结SLE中医证候特点,旨在探索SLE中医辨证新的思路与方法,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循证学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20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病科SLE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严格根据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等方面的关系,以期为RA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病科RA合并血脂异常住院患者82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中医证型及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
目的:本课题在针灸理论的指导下,将针灸针刺夹脊穴法与单纯西药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进行比较。通过观察两组的临床有效程度,证实针灸针刺夹脊穴在治疗时间上、症状改善方面及对脑卒中的后期康复影响上均有较好疗效。材料与方法:本次临床观察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康复中心门诊及脑K3科病房的诊断为卒中后抑郁(PSD)且中医辨证同时满足中风和郁证诊断标准的患者80名,与患者交代试验目的并征求患者同意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