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公德的当代之维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虽然社会公德处于社会道德的最低层次,却是道德形成的基础和发展的基石。 本文将社会公德立意于当代和谐社会的时代脉搏上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的是社会公德的研究现状及其时代背景,本部分首先从社会公德的研究现状入手,对其成绩和问题进行了清晰的阐述;第二部分着重论证社会公德的内涵及历史渊源,并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作了简明的概述。第三部分主要阐释的是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文章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并指出了人际关系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三重公德缺失,并从封建传统经济文化,社会监督和公德控制机制,理论研究缺乏和教育偏误,社会变革对公共精神的冲击,传统思想的隐患等五个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第四个部分是关于社会公德的三重维度,即:体制维度、领导维度和教育维度。本文不仅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同时也从心理学和政治学的角度进行了论证。 当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日益提上日程,改革开放正日益发展,29届奥运会即将开始之际,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加强我国综合国力,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的重要意义,从机制、体制、政策等各方面对社团活
本文试图对马克思的主体思想作一简要梳理,厘清马克思对人的主体思想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作用的认识,并简要分析其早期主体思想对其唯物史观的影响。 在马克思早期的主体思想中
西方传统哲学对终极存在、终极真理、终极价值抱有充满敬畏的信仰,在追寻它们的过程之中形成了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现象与本质、主观性与客观性、感官经验与理性
近年来恐怖事件的剧增导致恐怖主义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从伦理视角从事系统的科学研究还很不够。 恐怖主义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外部原因或条件具有多样性和特殊
本文从生存论视野出发,对主体间性问题进行了阐释,并以此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中蕴含的主体间性思想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论证了从生存论出发理解和阐释主体间性问题
尤尔根·哈贝马斯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理论家,被誉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袖”。科学技术观是哈贝马斯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