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朝的“巧宦”督抚与吏治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巧宦”,意指善于钻营谄媚、投机取巧的官吏。在封建帝制时代,显然来自上层皇帝的评价决定了官吏的命运。但是,“巧宦”作为一个政治评价,因而涉及到评判标准的问题。雍正朝的“巧宦”主要为地方督抚,作为“巧宦”督抚治下之民的地方百姓却对地方督抚称赞有加,与雍正帝所摈弃的“巧宦”督抚形象截然相反。对于地方督抚的评价,皇帝与百姓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因而厘清官方与民间评价的标准,即探究雍正帝斥责“巧宦”督抚的成因,对于分析督抚形象和深化理解雍正朝的吏治大有助益。因而本文以“巧宦”督抚为研究对象,探析雍正朝地方吏治与吏治革新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雍正朝政治文化的认识。雍正初年的政治危机重重,尤其是因储位之争形成的宗室朋党对雍正初年的政治形成巨大威胁。朝廷内外以允撰为首的朋党势力固结不散,阻挠政事,处处与雍正朝的政治相抵牾。因此,肃清朝廷内外允禝集团的党羽成为雍正初年政治的重要任务。此外,康熙末年时满汉官吏之间的矛盾也不容忽视,在清朝“首崇满洲”的政策下,汉官势力的膨胀对满洲官吏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因而至雍正朝时,雍正帝对汉人官吏,即科甲官吏也多有警惕。雍正朝的“巧宦”督抚就是发生在这两大政治背景下,但是结合雍正帝对督抚的任用以及督抚的居官治绩分析,主要以两江总督查弼纳、云贵总督杨名时、江苏巡抚张楷为例,可以发现查弼纳、杨名时和张楷在任官期间兴利除弊,采取了诸多造福百姓的措施,有谋有为,实心为民,皆为地方的好督抚。因而,雍正帝摈弃查弼纳、杨名时、张楷等督抚背后的政治意义尤为值得注意。通过查阅雍正朝实录、朱批奏折、谕旨等史料,我们可以发现雍正帝对查弼纳、杨名时、张楷等督抚态度的转变,由信任到怀疑,到斥为“巧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治形势的变化,雍正帝对查弼纳、杨名时、张楷等督抚态度的变化皆与雍正初年的政治危机相关。由于查弼纳、杨名时、张楷等督抚与允禝集团抑或科甲官吏皆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皆被雍正帝视为集权的障碍,因而雍正帝利用打击“巧宦”督抚时,兼有打击朋党党羽之政治目的。纵观雍正初年的吏治,雍正帝把地方吏治整饬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其中尤其是与允禩集团相关联的官吏多遭到打击。由此观之,雍正帝应是在朝廷内外全面肃清允禩集团的党羽。与此同时,雍正帝加紧部署亲信大臣对地方进行控制,把地方吏治整饬与地方官僚人事调整相统一。概而言之,雍正初年,透过雍正帝所处的孤立处境和君权下移的威胁,雍正帝所进行的吏治革新皆为在朝廷内外强化皇权,控驭臣僚,树立君王的权威,构建君臣一体的君臣关系,从而实现集权和专制的目的。
其他文献
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在互联网的大力冲击下,依旧是少年儿童最常接触、最易于接收信息的媒体形态。因此,在信息获取多元化的今天,少儿电视及电视节目的责任不减反增。但是,随着“娱
目前,有限元分析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工程领域、数学及物理学领域中,用于解决复杂且较大计算量的问题。其主要思想为借助离散化思维将计算量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成一个个较小的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在终末期可以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同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绘画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通过造型、构图、设色等手段去表现画面的空间艺术,在物质材料的限制下,尤其是具有叙事情节的人物绘画,在画面空间中只能表现某一个瞬间,这一瞬间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包孕性瞬间”是最耐人寻味、内涵丰富的一个顷刻,将该理论运用于绘画艺术创作实践中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指导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瞬间的选取,帮助我们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在绘画创作中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