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公司资本制度历经数次变革,终在2013年《公司法》修改之际正式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法定出资期限和验资程序,代之以资本认缴制,股东拥有更大的出资自治权限,享有法定的出资期限利益。但是此举亦有诸多弊端,债权人利益保护制度之保障力度愈加削弱,股东不合理甚至是恶意滥用出资期限权利以损害债权人利益,达到逃避出资义务之目的,此类问题尚有愈演愈烈之势。除引言外,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我国现行资本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公司资本制度历经数次变革,终在2013年《公司法》修改之际正式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法定出资期限和验资程序,代之以资本认缴制,股东拥有更大的出资自治权限,享有法定的出资期限利益。但是此举亦有诸多弊端,债权人利益保护制度之保障力度愈加削弱,股东不合理甚至是恶意滥用出资期限权利以损害债权人利益,达到逃避出资义务之目的,此类问题尚有愈演愈烈之势。除引言外,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我国现行资本制度和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基础理论。股东出资义务能否加速到期备受争议,并产生了破产加速到期与非破产加速到期的论争。破产加速到期制度逐步受到实务界和理论界之肯定,伴随着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不断深入,构建非破产加速到期司法适用机制也势在必行。从理论上来说,非破产加速到期司法适用具有低成本高效益优势,能够弥补破产加速到期司法适用的不足,在司法实践中有其适用空间。第二部分侧重于对非破产状态加速司法适用实践现状进行考察,整个章节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非破产加速到期制度的适用空间和适用价值值得肯定,并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最高院对于该问题发表的司法观点,审判系统对此问题的观点已经发生转变。二是笔者利用网络法律数据库检索了诸多实务案例并加以归纳总结,节选、摘录、归纳、总结其裁判观点并形成了附录表格,通过司法实践具体案例来审视非破产加速到期司法适用观点和司法实践的困境,探索非破产加速到期司法适用完善空间,以修正现有理论使其更贴合当前状况下司法实践的需求。三是现有理论对于非破产加速到期司法适用具体途径和依据众说纷纭,存在着合同法、公司法、民事执行程序等诸多适用依据可供选择,每一种司法适用依据都有其自身优势和缺陷。笔者认为对于司法适用依据的选择应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时间维度来考虑,短期内对现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适用是较好的选择,长期而言将加速到期制度回归商事组织法或为较合理之选择,从公司法角度破解司法实践困境;并且,长远来看还应当注重与破产法等其他法律的衔接和配合,才能构建全方位、完善的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而非仅仅机械地局限于某一法律条文之司法适用。第三部分注重对非破产加速到期司法适用的完善与修正,非破产加速到期司法适用前提、适用要件、举证责任等都是司法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事关非破产加速到期司法适用能否真正落地适用发挥效益。如何完善董事催缴制度、信用体系建设等相关联动配套机制,构建非破产加速到期司法适用与破产加速到期司法适用之间的耦合机制,更好地处理股东与债权人之间、个别债权人与其他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本章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十余年,我国的国民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和中高速发展的阶段,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扩大。自2013年起,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维持在70%以上,其中2016年甚至达到了81.95%。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另外,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组成部分的政府固投,其投资的内容主要是基础设施工程。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是否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了招投标,在建设过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关系着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境外投资和跨国业务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参与到国际合作和境外投资活动中。由于大规模的境外资产长期未得到有效的监督,以及境外投资风险较大和经济政策的疏漏,境外资产亏损事件频繁发生,导致国有企业境外资产面临流失的风险,严重冲击着我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深化国有
近年来为控制房地产业的急速发展,实现房地产经济软着陆,政府在宏观经济和政策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2020年1月,银保监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对房地产金融监管加强,防止资金非法流入房地产市场,以此来抑制过快增长的居民杠杆率,多管齐下促进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信贷政策收紧和融资工具短缺使得长期依赖银行贷款的房地产企业境内融资面临很大的融资压力。除此之外,海外融资监管加强也
自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的决定》后,我国开始在贵州等13个省(区、市)开始了行政公益诉讼的试点工作。至2017年7月1日将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并正式实施,表明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已从试点走向了全国范围实施,再到如今,共4年有余的时间,贵州省的行政公益诉讼实践相对来说经验比较丰富、裁
2014年,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大型企业与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s Centre,FSSC)。房地产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其成本管理水平不仅关乎企业的存亡发展,更关乎人民安居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上,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的实施为房地产企业提升成本管理水平,降低成本粘性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各行各业也在以迅猛的速度加快着发展的脚步,如此快速的发展必然会对整个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河流的治理工作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工程。由于我国河流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与河流有关的治理工作迟迟未得到足够重视,致使很多河流都存在淤泥堆积、污水直排等现象,造成水体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
本世纪以来,我国积极推行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开始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实践与探索。民政事业专项资金作为中央及地方拨付的专款专用资金,其使用效益的评估也十分重要。2018年JC区民政事业专项资金的投入极大提高了本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专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项目的社会及经济效益都成为关注焦点。然而民政事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在实践中却难以发挥全面监督、评价专项资金绩效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民政事业专
出于便捷性且不影响控股股东控制权的优势,股权质押成为诸多企业控股股东青睐的融资方式。一般而言,企业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融资获取流动性,会将资金注入企业,或者满足个人的资金需求。控股股东在进行股权质押后,实现了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从而降低了掏空成本,因此控股股东更有可能出于自利的目的实行掏空行为。在现实中,一些控股股东在进行股权质押后还存在减持股票的行为。那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减持股票的动机是什么,
近年来,金融系统性风险管控一直是国家金融管控的重点。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其一举一动更是受到国家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而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行长进行履职评价,界定经济责任,实施监管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金融严监管态势下,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切实发其监督作用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持续面临的挑战。基层行是银行内部最小、数量最多的组成单位,做好基层行长经济责任审计
北极地区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其变化速度比世界任何其他地区都要快,这主要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造成的。再加上新技术的发展,北极的变化使得曾经遥不可及的资源变得触手可及。现在每年夏天,商业船只都可以使用北极航线,以缩短各大洲之间的航程。这样的路线在几十年前由于冰川覆盖,是无法通行的。北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导致人们越来越担心,它们可能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在那之后它们就会崩溃。北极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