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枝茯苓丸是医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的经典名方,是仲景治疗妇人癥瘕疾病的专方,本方组方严谨、用药精当,疗效明确。本研究旨在于结合历代医家与学者对桂枝茯苓丸的认识与临床运用,来进一步系统地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其证治规律,以便更好的为临床选方用方提供依据。
文献综述部分,通过搜集和整理近5年来对桂枝茯苓丸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的进展,把握桂枝茯苓丸在现代临床当中所应用的主治疾病和临床范围,通过对其药理性的研究,以进一步扩展本方的应用范围与用药思路。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分别从原文出处、原文分析、用方分析、用药分析、病位分析、病因病机分析、症状分析方面研究桂枝茯苓丸的方证理论,并运用现代统计学和MicrosoftExcell工作表格建立桂枝茯苓丸的现代医案数据库,进行归纳、分析、统计,得出桂枝茯苓丸的证治规律。
通过对现代医案数据的归纳、分析、统计所得结论:
一、桂枝茯苓丸的方证理论研究所得桂枝茯苓丸证的病因多为外感淫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劳过度等,以致体内脏腑气血阻滞,血瘀内结,其病位在胞宫,其症状表现为停经3个月后出现脐上胎动,若停经的前3个月,月经就不正常,出现下血失调的情况,停经后3个月再次出现下血,并且在病人自觉脐上出现胎动,亦为“癥病”。其用方中桃仁、丹皮活血化瘀,桂枝、茯苓温运水湿以化痰散结,芍药养阴和血,共奏祛瘀化痰、消癥散结之效。
二、通过收集566例现代临床医案总结得出,桂枝茯苓丸证的大部分的发病患者为女性,多发生在在16-30岁的青年和31-45岁的中年患者这两个年龄段,发病的季节冬季的发病率低于春夏秋三季,病程多持续在半年以内但大于1月和超过1年,主要症状是腹痛、经色暗红、腰膝酸痛,其兼证为月经有血块、腹部有肿物、腹部坠胀、月经量多、神疲乏力等症状,舌象多表现为舌质暗和有瘀点,脉象多以沉涩脉和细弦脉居多,用药配伍方面多在原方的基础上配伍:行气药、利水药、活血药、止痛药、补肾药、清热以及软坚散结药等,桂枝茯苓丸可应用于临床各科,只要辨证准确,均可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文献综述部分,通过搜集和整理近5年来对桂枝茯苓丸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的进展,把握桂枝茯苓丸在现代临床当中所应用的主治疾病和临床范围,通过对其药理性的研究,以进一步扩展本方的应用范围与用药思路。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分别从原文出处、原文分析、用方分析、用药分析、病位分析、病因病机分析、症状分析方面研究桂枝茯苓丸的方证理论,并运用现代统计学和MicrosoftExcell工作表格建立桂枝茯苓丸的现代医案数据库,进行归纳、分析、统计,得出桂枝茯苓丸的证治规律。
通过对现代医案数据的归纳、分析、统计所得结论:
一、桂枝茯苓丸的方证理论研究所得桂枝茯苓丸证的病因多为外感淫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劳过度等,以致体内脏腑气血阻滞,血瘀内结,其病位在胞宫,其症状表现为停经3个月后出现脐上胎动,若停经的前3个月,月经就不正常,出现下血失调的情况,停经后3个月再次出现下血,并且在病人自觉脐上出现胎动,亦为“癥病”。其用方中桃仁、丹皮活血化瘀,桂枝、茯苓温运水湿以化痰散结,芍药养阴和血,共奏祛瘀化痰、消癥散结之效。
二、通过收集566例现代临床医案总结得出,桂枝茯苓丸证的大部分的发病患者为女性,多发生在在16-30岁的青年和31-45岁的中年患者这两个年龄段,发病的季节冬季的发病率低于春夏秋三季,病程多持续在半年以内但大于1月和超过1年,主要症状是腹痛、经色暗红、腰膝酸痛,其兼证为月经有血块、腹部有肿物、腹部坠胀、月经量多、神疲乏力等症状,舌象多表现为舌质暗和有瘀点,脉象多以沉涩脉和细弦脉居多,用药配伍方面多在原方的基础上配伍:行气药、利水药、活血药、止痛药、补肾药、清热以及软坚散结药等,桂枝茯苓丸可应用于临床各科,只要辨证准确,均可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