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话语的情态系统人际意义对比研究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linqi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政府的外交新闻发布会也逐渐成为政府信息传播的一项重要形式。各国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主要涉及日常工作方面的内容,能够及时将政府的政策,或对重大事件的态度立场传达给媒体和民众,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和政治参与权的重要途径。在外交新闻发布会中,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责是发布信息,代表整个国家的立场来对记者的提问进行回答。因此,外交新闻发言人在表达方式及措辞上必须严谨,已达到外交新闻发布会的目的。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中指出,人际意义主要是通过情态系统来体现。作者发现在新闻发言人话语中情态系统的使用比较普遍,所以,本文依据韩礼德的人际意义理论,从情态系统的角度对外交新闻发言会话语在人际意义实现方式上进行了对比研究,试图发现在中美外交新闻发布会中,新闻发言人在运用情态所表达人际意义的相同和不同,并试图阐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有以下几点研究问题:(1)中美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话语最常使用哪些情态表达方式?(2)中美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话语使用的情态系统的表达方式有何异同?(3)中美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话语使用的情态系统所表达人际意义的异同有哪些?(4)这些异同点揭示了怎样的不同的权力距离文化和价值观?笔者分别从中国外交部网站和美国国务院网站随机选择各35篇新闻发布会语料,时间跨度为2010年5月到2013年5月。文中结合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两种方法。本文从情态系统的角度,对各个情态系统出现的频率,情态助动词,情态附加语,情态隐喻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在情态助动词层面,从类型和量值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在情态附加语层面,从语气附加语和评价附加语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美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语料中,情态助动词和情态附加语是中美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语篇中情态系统的主要实现方式。两者的使用频率比较高,所占的比例总和分别96.54%和92.91%。相同点还表现在:(1)情态助动词方面,在情态词类型的选择上,中美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语料中可能性情态词的使用较多,两国的新闻发言人都遵循了客观性原则和礼貌性原则。(2)情态隐喻方面,中美两国新闻发言人都选择较多的使用明确主观情态词来实现其人际意义,分别为93.69%和96.58%,可以使外交新闻发言人的观点个人化,以减少政府的责任,并有利于发言人与记者之间的交流。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点表现在:(1)与美方外交新闻发布会语料中出现的高值情态词相比,中方新闻发言人语料中高值情态词出现的频率较高为42.07%而美方外交新闻发布会语料中却只有22.1%,说明中国属于高权利距离国家,比较重视人与人之间权利的距离,拉开发言人与听众的权力距离,以显示出发言人的权威性。(2)与中方新闻发言人相比,美方新闻发言人较多地使用责任型情态词。最后,这些情态系统所实现的方式和表达的人际意义主要揭示出两国从属于不同的权利距离文化国家和两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中美两方这一类语篇的人际意义表达的各自特点和两者的异同,了解两国的外交新闻发言人是怎样通过人际意义的表达来实现其各自的目的。
其他文献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名著,这部小说在语言运用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其中丰富多彩的隐喻运用。二十世纪末,美国翻译家珍妮·凯利和美籍华人学者茅国权共同完成了《围城》英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的准确使用,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肢体语言能在无意间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师生课堂互动,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达
摘要:经济法律规范的正常实施与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是密不可分的。经济法律责任主体主要为权力主体和权利主体,但在这里我们着重对权力主体进行探讨。权力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同生共灭,目前我国存在权力主体法律责任形式单一、法律责任重心转移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对经济法中权力主体的经济法律责任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途径,望能促进我国形成更为完善的经济法责任体系。  关键词:经济法;权力主体;经济法律责任 
目的随着肿瘤治疗精准与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局部热消融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研究通过总结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及微波消融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改变,探讨热
本论文重点对四篇公众讲演稿进行了理论分析,其中两篇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另两篇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讲话。这四篇讲话中,两篇分别是他们的就职演说,另两篇分别是他们
泛在学习又名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它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