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老龄化加重,近年来结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由于结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出现明显症状时大多已到了中晚期,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结直肠癌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年)》中被列为我国现阶段需重点防治的八大恶性肿瘤之一。虽然结肠癌的综合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晚期结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一直以来,视黄素核受体(RNR)的研究被认为是防治结肠癌的可能突破口。国内外有关维甲酸及其受体参与肿瘤发病、治疗的研究大部分是通过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系来完成,直接研究人肿瘤组织标本的较少。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直接观察RAR α在正常结肠组织及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差异,探究RAR α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检测患者术前血清CEA水平,探究CEA的阳性率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同时分析RAR α表达与CEA水平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完整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接受结肠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这60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RAR α的表达情况。于检验科生化室使用化学发光法对患者术前血清CEA水平进行检测。以正常上皮细胞或癌细胞的胞核染色为阳性结果,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RAR α在结肠癌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RAR α在结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46.7%)明显低于在正常粘膜上皮组织的阳性表达率(8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 RAR α在结肠癌TNM分期Ⅰ+Ⅱ期阳性表达率(61.3%)明显高于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31.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RAR α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阳性表达率(32.1%)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阳性表达率(59.4%),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5)。同时发现RAR α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值均大于0.05)。CEA水平在结肠癌TNM分期Ⅰ+Ⅱ期的阳性率(12.9%)明显低于Ⅲ+Ⅳ期的阳性率(48.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3)。CEA水平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阳性率(46.4%)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阳性率(15.6%),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9)。患者结肠癌组织RARα的表达与其术前血清CEA水平没有相关性(P=0.438)。结论:1RAR α在结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结肠组织,且随TNM病理分期的升高而明显降低,提示RAR α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2.术前CEA水平随TNM病理分期的升高而阳性率明显升高,但与RAR α的表达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