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地农民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几年来失地农民的比例也在不断增长。但是由于安置方式单一,失地农民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城市社会生活。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不只是生活上有保障,它同时也是一个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的过程,即失地农民的城市社会适应的过程。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过渡阶段,“社会适应”是关键。社会适应不仅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也需要内部条件即失地农民本身的一些努力。本文正是借用国家治理等相关理论,从政府治理和社区管理的视角对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性进行研究并确立了研究框架。具体过程中结合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D市Q村的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问题展开调查和分析,从而发现了失地农民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生存和就业问题、生活贫困问题、社会交往等问题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综合上述问题的分析,建议政府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和制定相关的政策为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性创造更多有利的外部条件,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过上安定和谐的生活,其次社会要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让失地农民早日融入城市生活,同时失地农民也要从自身角度出发,努力调试自己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最后把这三个层面相统一,使失地农民早日实现转型。论文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于,本研究把失地农民这一特定群体与社会适应这个方向结合起来,并结合政府治理,找到了除经济层面之外的研究失地农民的新视角。这样的研究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失地农民问题的复杂认识,丰富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同时,本研究探讨D市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状况,显示了对失去土地农民生活的人文关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实践意义在于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其他地区在解决同类问题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