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的综合技能。其中,听和读是输入型的技能,说、写、译是输出型的技能。传统的外语教学中,长期存在一种重输入轻输出的不对称现象,对于听、读方面的重视和教学时间安排远远超过了说和写的训练。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对于写作能力培养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写作能力差,读写发展失衡,写作能力急需改善的现实状况。 面对这一现状,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科研中,作者力图努力探索实践出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我国学者文秋芳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为作者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上的探索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目前,基于该理论的实证研究是这一理论发展的迫切需要。作者在“输出驱动假设”的理论框架下,提出“输出-反思-反馈-再输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并对于吉林农业大学2009级97名学生进行了为其一学期的实验研究。 实验前后问卷及写作能力测试结果表明:以输出驱动为指导的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驱动输出的教学设计、反思、反馈都可以作为行之有效的输出驱动手段。本文的实证研究,是“输出驱动理论”在具体教学实践和改革中的实现,为理论探索和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现实支持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