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消费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研究

来源 :石家庄铁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d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文化消费逐渐成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消费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借助网络文化消费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成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网络文化消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问题。核心概念的内涵解读和深度认知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首先,在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消费的相关理论和辩证认识西方文化消费理论资源的基础上,理性审视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基本内涵。本文认为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是指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自身全面发展而对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鉴赏、拥有及使用的行为。其次,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论教育的相关内容和总结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为科学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参照。本文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要是指在高校范围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大学生内心并促使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活动。再次,从受众主体、呈现方式和相互提升三个方面充分认识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契合性,明确了研究的必要性。网络文化消费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影响。通过总结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所具有的普遍性、主体性、从众倾向和追求娱乐化的鲜明特征,为辩证认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影响提供前提条件。网络文化消费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双重影响,从积极影响看,网络文化消费有利于巩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基础、激发培育动力和拓展培育路径;从消极影响看,网络文化消费的多元内容削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过度娱乐化倾向冲击培育方向、众神狂欢的消费环境恶化培育场域。网络文化消费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困境及成因。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问题的成因,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网络文化消费境遇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性的弱化、网络文化产品呈现方式的“三俗化”、网络文化消费感官愉悦的极端化以及网络文化消费空间的复杂多元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观不成熟,自律能力低;网络文化产业供给侧问题突出,亟待提升发展质量;网络文化产品准入门槛低,治理能力不足。网络文化消费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提升策略。首先,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培育理念、以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培育核心,遵循规律,革新培育手段等基本要求。其次,还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相联结、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四个原则。最后,探寻网络文化消费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优化网络消费观念,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涵;发展网络文化产业,丰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净化网络文化生态,改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
其他文献
研究了基于特征模型的黄金分割控制律的稳定性和收敛性问题。针对特征模型,首先选取一组广义最小方差控制目标函数中的多项式,求出在该组目标函数下的广义最小方差控制律。通过
旅游,作为新兴战略支柱产业,正表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的同时,也推动着旅游服务贸易不断向前发展。但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收支问题,需进行分析和讨论,以避免阻碍
许多国有环保企业的大部分业务来源于母公司项目,市场化程度不高,由此导致项目营销团队和执行团队缺乏积极参与竞争、拓展市场的动力。然而,随着母公司内部市场的枯竭,以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