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休克蛋白27促进人肝细胞肝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xiand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肝细胞肝癌(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二位的一种疾病,其复发和转移一直是影响肝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肝癌细胞要获得侵袭转移能力,必然导致细胞内外信号转导异常,揭示其浸润转移的信号转导分子机制将是肝细胞肝癌防治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小热休克蛋白27(HSP27)作为肿瘤预后评价的可信指标之一,已经在多种肿瘤中得到证实。HSP27可通过调节一系列信号转导,参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本研究通过对转移潜能不同的人肝细胞肝癌细胞系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分析,发现了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途径(MAPK pathway)和凋亡途径(apoptosis pathway)与肝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形成密切相关,并进一步解析了HSP27在这些通路中的调控机制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第一部分转移潜能不同肝癌细胞系中HSP27的表达及转移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基因组学分析本部分的研究是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技术结合反转录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及免疫酶联吸附实验(ELISA)等技术,对转移潜能不同的人肝细胞肝癌细胞系Hep3B、MHCC97L、MHCC97H、HCCLM6中HSP27的定位及表达进行分析。运用RNA干扰(RNAi)技术,观察HSP27与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关系。另外,利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比较MHCC97L、MHCC97H、HCCLM6细胞系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差异,运用KOBAS软件分析系统对差异基因所涉及的信号通路进行统计分析,筛查在肝癌细胞转移潜能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号转导通路。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SP27在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中的定位,结果显示HSP27主要定位在肝癌细胞细胞浆内,亦见于细胞核。通过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SP27的基因表达水平,发现HSP27在有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MHCC97L、MHCC97H、HCCLM6中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潜能的Hep3B,其中HCCLM6细胞系最高。利用western blot和HSP27蛋白ELISA方法,证实在四种肝癌细胞系中HSP27蛋白表达水平与上述mRNA水平一致。此外,应用RNA干扰技术,设置三个平行实验组:对照组(HCCLM6细胞)、MOCK组(转染一小段非特异性dsRNA,但该dsRNA不针对任何基因,经验证转染后不抑制基因表达)和RNA干扰组(转染HSP27特异性dsRNA)。在转染100nM HSP27特异性siRNA 36、48小时后,HCCLM6细胞内HSP27mRNA均下降了80%以上而蛋白水平分别与70%、92%;与MOCK组相比,RNA干扰组侵袭和迁移的HCCLM6细胞数分别下降了53%与64%。这些结果提示HSP27参与了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过程,它的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增高有关。选取遗传背景相同而转移潜能不同的肝癌细胞系MHCC97L、MHCC97H、HCCLM6,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cy3和cy5标记后,进行人类信号转导寡核苷酸微阵列检测,结果显示三种肝癌细胞系中连续变化的差异基因有62个,差异倍数.1.5倍且连续上调的基因17个。通过KOBAS软件分析,发现芯片中的897个信号转导相关基因涉及了142条KEGG通路,其中62个连续变化的差异基因涉及66条通路,连续上调、差异倍数.1.5倍的17个差异基因涉及28条通路。这28条信号通路中通过FDR校正后仅有6条通路的P值<0.05,其中MAPK通路(0.0189)、凋亡通路(0.0365)排在前两位,推测这些通路的持续活化可能与肝癌侵袭转移有关。第二部分HSP27经由PKC.-ERK/p38 MAPK信号通路促进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本部分的研究目的是应用RNA干扰技术结合激酶特异性抑制剂和激动剂、蛋白免疫印迹技术、体外侵袭迁移实验,探讨肝细胞肝癌细胞内MAPK通路与HSP27的关系,证实通路中关键靶标分子的功能效应,揭示其在肝癌细胞转移潜能形成中的作用,以获得潜在的肝癌诊断标记及治疗靶标。本研究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MHCC97L、MHCC97H、HCCLM6肝癌细胞中HSP27和MAPK通路三个关键活性分子ERK1/2、p38MAPK、JNK及显著差异表达基因PKC.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在三种转移性肝癌细胞内磷酸化HSP27、磷酸化PKC.和磷酸化ERK1/2、磷酸化p38 MAPK逐渐增高,而磷酸化JNK没有明显变化,这提示HSP27、PKC.的持续活化及ERK1/2和p38MAPK通路的激活可能与肝癌细胞转移能力增强有关。在转移潜能最高的HCCLM6肝癌细胞内,分别利用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5.M,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U0126(10.M,ERK1/2特异性抑制剂)和SP600125(10.M,JNK特异性抑制剂)处理2h后,发现前两者能有效抑制HSP27的磷酸化,而SP600125对HSP27的磷酸化没有明显抑制,说明在肝癌细胞内HSP27的激活受p38 MAPK和ERK1/2所调节。利用RNA干扰技术、PKC.特异性抑制剂LY317615结合PKC激动剂PMA,发现LY317615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内p38MAPK、ERK1/2、和HSP27的磷酸化,而对JNK的磷酸化没有明显抑制,这说明PKC.的活性缺失能有效抑制ERK1/2-HSP27和p38MAPK-HSP27的活化;还发现与PMA处理组相比,PKC.RNAi+PMA处理组磷酸化ERK1/2、p38 MAPK和HSP27减少。这些结果证实了肝癌细胞内HSP27是PKC.-ERK1/2和PKC.-p38MAPK下游的活性分子。为了探究PKC.-ERK1/2/p38MAPK-HSP27通路与肝癌细胞转移表型的关系,我们利用RNA干扰技术和PKC.特异性抑制剂LY317615结合体外细胞侵袭迁移实验观察HCCLM6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发现与MOCK组相比,PKC.RNAi(70nM)处理组侵袭和迁移的细胞数分别下降了56%和51%;LY317615(0.025.M)处理组与其对照组相比则分别下降了36%和38%。此外,还发现PMA(PKC激动剂)处理组与未处理组(HCCLM6细胞)相比,侵袭、迁移的细胞数分别增加了26%和23%,而PKC.RNAi处理组与PKC.RNAi+PMA处理组侵袭、迁移的肝癌细胞数没有统计学差别。以上结果表明PKC.蛋白的缺失及其活性抑制降低了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MA所致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增强是PKC.依赖性的。进一步试验发现,与PMA处理组相比,SB203580+PMA处理组与U0126+PMA处理组侵袭、迁移的细胞分别降低了29%、31%和34%、37%。这些结果说明p38 MAPK和ERK1/2的抑制能降低PMA激活的、PKC.介导的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增加。同时发现,与PMA处理组相比,SB203580+PMA处理组、U0126+PMA处理组中HSP27的磷酸化水平降低,这提示SB203580、U0126降低PMA激活的PKC.介导的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增加可能是由HSP27活性降低所致。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结果,采用RNA干扰技术阻断了HCCLM6细胞内HSP27的表达,再用PMA处理后,观察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与PMA处理组相比,HSP27 RNAi+PMA处理组HCCLM6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说明HSP27的缺失能有效逆转PMA激活的、PKC.-ERK1/21 PKC.-p38 MAPK介导的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增强。综合以上结果,表明HSP27作为PKC.-ERK/p38 MAPK下游的活性分子在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部分HSP27在转移潜能不同肝癌细胞内参与核因子-.B通路激活的分子机制研究转移是肿瘤最重要的恶性表型之一,是多分子参与高度复杂有序的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细胞凋亡与肿瘤转移存在相关性。大量证据表明,HSP27可以作用于凋亡通路上的多个环节,抑制细胞凋亡,使损伤刺激下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它在不同信号通路中所起的作用与细胞内的其他凋亡信号分子组成了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本部分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讨在人类肝细胞肝癌细胞系中HSP27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参与肝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内在联系。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的HSP27的表达。瞬时转染化学合成的双链HSP27小干扰RNA(siRNA,100nM)后,检测到MHCC97H细胞中HSP27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以MHCC97H细胞作为试验的细胞模型,设置对照组(MHCC97H细胞)、MOCK组(转染非特异性的阴性对照dsRNA)、RNAi组(转染HSP27 siRNA)3个试验平行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JC-1标记)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HSP27对MHCC97H细胞凋亡比例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与MOCK组相比,RNAi组中MHCC97H细胞凋亡比例增加了20.07%,HSP27 RNA干扰后MHCC97H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TUNEL法标记细胞核也显示HSP27 RNA干扰后MHCC97H细胞凋亡比例增加。取对照组、MOCK组和RNAi组细胞进行人类信号转导通路发现者基因芯片的检测,结果显示RNAi组中IL2(0.12±0.019)、LTA(0.38±0.029)、NFKB1(NF.B 0.03±0.027)、NFKBIA(I.B. 0.27±0.033)、PECAM1(0.43±0.026)均出现明显下调,并经实时定量PCR证实。通过pathway miner软件分析,这些基因均位于NF-.B通路,提示HSP27与细胞内NF-.B通路的激活相关。应用蛋白印迹与免疫共沉淀技术发现,HSP27干扰实验后,MHCC97H细胞核内活化的NF-.Bp65减少,细胞内磷酸化的I.B.也减少,说明HSP27影响了肝癌细胞内NF-.B通路的激活;对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细胞核内活化的NF-.B p65检测发现,Hep3B、MHCC97L及MHCC97H细胞核内活化的NF-.B p65蛋白随转移潜能的增加而增高;在三种肝癌细胞中HSP27可同IKK.、I.B.共沉淀,而不能与活化的NF-.B p65共沉淀;同时IKK.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HSP27干扰实验后,IKK.与IKK.的结合减少,说明HSP27的缺失降低了IKK复合物的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HSP27的抗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参与肝癌细胞内NF-.B通路的活化所致。结论1.HSP27的高表达可能与肝细胞肝癌的转移潜能正相关。2.转移潜能不同肝细胞肝癌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涉及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表明肝癌细胞转移潜能与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相关。其中MAPK通路、凋亡通路发挥着重要作用。3.PKC.-ERK1/2/p38 MAPK-HSP27通路的活化在肝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HSP27可通过与NF-.B通路中IKK.及I.B.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影响IKK复合物的稳定性来参与肝癌细胞内NF-.B途径的激活,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潜在应用价值1.筛检出的差异信号转导通路有可能成为今后研究肝癌转移复发的靶标。2.探讨了HSP27参与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在肝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有助于肝癌病理机制的阐明,为肝癌的干预治疗研究提供新的靶点。3.HSP27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有应用价值的测定肝癌及其转移的标志物。创新点1.运用高通量的基因组学技术首次比较了转移潜能不同的肝细胞肝癌细胞的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揭示了信号转导通路与肝癌细胞转移的关系。2.首次发现了PKC.-ERK1/2/p38 MAPK-HSP27通路,初步阐明了其与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3.首次在肝癌细胞中揭示HSP27与NF-.B通路激活的关系,分析了其抑制凋亡及与肝癌侵袭转移的潜在关系。
其他文献
英语背诵在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中已遭到严重淡化。本文旨在分析背诵被忽略之根源,重新审视和确立背诵在提高高职学生英语综合学习效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加强背诵应采取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育应用性强,专业性和地域性密切结合,主要培养具有专业应用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可解决工作实践中实际问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教学密切联系企业工作实际,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实习带教小组模式对考核成绩、护理缺陷和带教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3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110例护理实习生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
期刊
【正】 化隆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县。从乾隆初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的二百年中,该县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殖,民族成份的变迁,是旧中国边远民
对厚度10 mm的6082-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SW)和MIG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6082-T6母材疲劳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082-T6母材的疲劳S-N曲线最高、MIG
马头琴是蒙古族一件十分重要的器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动人的传说,在蒙古族的历史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是一件代表蒙古族精神文化的乐器,又是一件在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
客户满意度评价是一种源自上世纪80年代的企业营销策略,本世纪以来,该评价方法在我国教育领域教育满意度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借鉴客户满意度评价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
本文利用风洞实验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特性及其全流道流动特征。试验针对类X-43A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南航高超声速气动研究中心,利用高超声速飞行器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开始日益关注火电厂的经济效益问题,由于火电厂是利用煤炭作为发电原料的,于是煤炭价格成为影响电厂经济效益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为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