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色。界别是由经济社会结构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所决定的政协委员的一种类别划分。作为深圳市的一个行政辖区,宝安已经发展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重要工业大区;作为深圳市先行试点成立的区级政协,宝安区政协日益成为宝安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主体。作为政协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界别建设不仅关系到政协作用的发挥,更关系到当今公共治理的效果。本文对宝安区政协界别建设情况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宝安区政协的界别建设并为全国其它地方政协界别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着重从宝安区政协界别建设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不足、导致问题产生的因为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选题缘由,对相关文献作一概述,明了研究的现状、意义、方法与框架;其次,分析宝安区政协界别建设的演进,明了其成就与不足;再次,剖析宝安区政协界别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的因为,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奠定基础;最后,探析宝安区政协界别建设的对策,为宝安区政协界别设置提出合理建议。
文章通过分析认为,宝安区政协现有的界别设置与宝安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存在脱节现象,这种脱节突出表现在:劳务工、“村改居”居民和个体工商户等重要社会阶层缺失,政协委员准入条件弹性过大,政协委员产生的公开性和程序化不足,政协在协商提名过程中参与度不够,界别意识不强,界别活动近于空白,部分界别缺乏凝聚力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着深层次的因为:既包括体制上受单一制政体高度一致性的束缚和全国政协性质定位的影响,制度设计上没有客观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的变化,观念上对精英标准存在误读、“兼顾公平”观念错误引入、生产力标准绝对化,也包括社会基础上各阶层组织化意识不一、获取的信息不对称、结社权利实现机会不均等、反映利益诉求的能力不平衡、占了先机的界别不愿意放弃其在政协的既得优势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坚持相对稳定、适时调整、尽量覆盖弱势群体、优化结构等原则的基础上,从增设三类界别、调整四类界别、增加界别委员产生的透明度和健全界别活动机制等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