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为实现这一重大发展战略,中国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创新“三步走”战略:首先,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其次,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由此可见,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越来越成为国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公司金融领域开始放宽经济人理性假设,研究经济人非理性因素给公司金融带来的影响。学者开始关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但相关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学者大多从企业产权性质、成长性、行业分类、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管理者早年经历等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的影响,就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作用于创新投入的具体路径以及内在作用机理还鲜有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创新投入资金作为切入点,将债务期限结构纳入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创新投入的研究框架中,以检验债务期限结构是否在管理者自信与创新投入中起到中介作用。
本文选取中国上市公司2010-2017年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展开分析。首先,对样本数据做了统计分析,包括涉及企业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样本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从而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期限结构与创新投入三者间存在的数据特征和相互关系有了初步了解;其次,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创新投入带来的影响;接着通过引入债务期限结构这一中介变量,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否通过影响企业债务期限结构进而作用于企业的创新投入;最后,考虑到企业异质性的影响,本文按照样本公司是否为国有企业将全体样本划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实证检验,以进一步探究三者间关系在不同性质企业中可能存在的差异。
本文的研究结果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管理者过度自信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2)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期限结构显著正相关,即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加倾向于短期债务融资;(3)债务期限结构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创新投入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即管理者过度自信通过促进企业的短期债务融资进而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4)管理者过度自信通过影响债务期限结构进而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现象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
本文研究有助于行为金融与企业创新活动之间的连接,进一步拓展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活动方面的研究,通过债务期限结构的引入,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创新投入的影响机理做了详细的分析,丰富了现有文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站在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上的研究,能够为企业选拔管理者并制定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另外,就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创新投入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利于人们从更加理性的视角看待管理者非理性心理,客观看待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正确评估管理者非理性带来的企业风险,从而制定相对应的治理机制以控制风险。
本文选取中国上市公司2010-2017年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展开分析。首先,对样本数据做了统计分析,包括涉及企业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样本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从而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期限结构与创新投入三者间存在的数据特征和相互关系有了初步了解;其次,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创新投入带来的影响;接着通过引入债务期限结构这一中介变量,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否通过影响企业债务期限结构进而作用于企业的创新投入;最后,考虑到企业异质性的影响,本文按照样本公司是否为国有企业将全体样本划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实证检验,以进一步探究三者间关系在不同性质企业中可能存在的差异。
本文的研究结果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管理者过度自信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2)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期限结构显著正相关,即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加倾向于短期债务融资;(3)债务期限结构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创新投入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即管理者过度自信通过促进企业的短期债务融资进而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4)管理者过度自信通过影响债务期限结构进而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现象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
本文研究有助于行为金融与企业创新活动之间的连接,进一步拓展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活动方面的研究,通过债务期限结构的引入,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创新投入的影响机理做了详细的分析,丰富了现有文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站在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上的研究,能够为企业选拔管理者并制定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另外,就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创新投入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利于人们从更加理性的视角看待管理者非理性心理,客观看待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正确评估管理者非理性带来的企业风险,从而制定相对应的治理机制以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