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余体育训练是在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以体育代表队的形式对部分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训练,为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I山东省菏泽市的学校课余田径运动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为菏泽市培养田径运动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在现实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为了调查菏泽市普通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现状,发现现实中影响课余田径训练的主要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本文从学校主管体育的领导、指导课余田径训练的教练员、参加课余田径训练的运动员及影响课余田径训练发展的相关因素入手,运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菏泽市普通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影响菏泽市普通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菏泽市的课余田径训练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努力提高菏泽市普通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成才率,为菏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田径人才。通过研究发现: 1.菏泽市普通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开展较为广泛,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现在的发展现状与《规划》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2.教练员的学历和职称较为合理,基本上能够满足课余田径训练的需求。家长对学校课余田径训练的支持率较高。 3.菏泽市普通中学开展课余田径训练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大部分学校将开展课余田径训练的目标定位于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和提升学校的声誉。一部分指导课余田径训练的教练员和参加课余田径训练的运动员的参训动机存在一定误区。 4.体育主管部门对组织教练员培训的力度不够,很多教练员的科研能力较差且专职化程度较低。学校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奖惩机制,许多教练员指导课余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不高。 5.课余田径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高,没有先进的仪器监测运动员的训练,大部分学校的医务监督处于空白。教练员的选材方法不科学,且在选拔运动员的方式上过于单一。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的情况不理想且在制定训练方法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6.课余田径训练的普及率较低,训练项目分布不均,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之间存在较大矛盾,运动员参赛的机会太少。大部分运动员能够坚持长期的训练,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中途退出训练。 7.学校领导对课余田径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课余田径训练的资金投入较少,且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学校的训练场地不够标准,训练器材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菏泽市普通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开展。 本文针对菏泽市课余田径训练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提出了以下对策:(1)学校主管体育的领导、指导课余田径训练的教练员和参加课余田径训练的运动员都要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学校课余田径训练对于培养和输送田径后备人才的重要作用。(2)学校领导要建立和完善田径教练员培训制度,提高参训教练员的专职化程度,督促教练员认真制定训练计划,并努力加强他们的科研能力。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参训教师积极性。(3)引进先进的科学仪器并建立完善的医务监督来保证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加强教练员选材方法的科学性,多种渠道选拔人才。(4)加强学校课余田径训练的宣传教育,提高普及率。科学合理地安排田径训练项目,增加运动员的参赛次数。(5)提高教练员与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的重视程度,合理统筹安排运动员的训练与学习。(6)加强领导对课余田径训练的重视程度,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对课余田径训练的投资力度,努力改善运动员的训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