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终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手机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6100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持终端,尤其手机已被大众普遍所拥有,鉴于终身学习和泛在学习理念的提倡,以及解决当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数字鸿沟以及个体自身面临的工学矛盾等问题的迫切需求,研究者更加关注手持终端的教育价值。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实践角度就手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最后综合归纳总结了基于手持终端阅读的特点,进而为基于手机终端的阅读提供指导,提高手持终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   通过文献法,梳理了手机短信、彩信、手机上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指出当前信息正以指数级的态势增长,人们对信息量需求急剧增大,而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寻找可以克服时空限制的信息传递途径是非常必要的:手机具有分布广泛、便于携带等特点,利用手机传递教育信息具有一定可行性。   构建了手机短信息互动平台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模型:即课前教师向学生发送授课信息,学生可以进行请假、咨询等活动;课中教师以短信的形式同步微播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短信进行提问等活动;课后教师以彩信的形式发送课后总结,而学生可以通过短信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实现基于手机短信息的教学应用。就手机短信和彩信教学的实施进行了行动研究,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指出短信教育应用的最佳状态是每次课发送3-5条凝练的课堂知识脉络的同步教学微博,课后及时发送整理涵盖重要知识点的移动课堂播报。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手机上网行为进行了探究。调查发现大学生手机上网动机具有随意性,每次上网时长较短,且频率较为频繁。同时与电脑上网行为相比,手机上网在检索行为、交互行为发生了一些改变,不过仍旧受电脑上网行为的影响。就基于手持终端的阅读研究主要从阅读速度、阅读广度、阅读深度三个方面展开,通过相关分析和差异性检验,证明学习者的阅读行为受阅读媒介的影响,同时发现环境、阅读材料的属性、屏幕尺寸对学习者的阅读行为存在不同程度影响。综合考虑基于手机终端阅读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基于手机等手持设备阅方式开展培训、就阅读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等建议。
其他文献
压力会引起人们生理、行为、情绪和认知各方面的反应。长久以来,“斗争或逃跑”(fightorflight)被认为是人类最典型的的压力反应,以往的实验研究绝大部分是以男性(雄性)为主,很
舒新城(1893-1960),湖南溆浦县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和辞书编纂家。舒新城一生阅历丰富,在多个领域均有不凡建树。在教育实验领域,舒新城于20世纪20年代试行的道
目前的班级文化研究成果,多数以理论阐释为主,对班级文化的生成过程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立足班级文化的生成过程,运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深入班级文化生成的实际情境,参与班级各类文
学位
决策是思维活动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行为。决策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决策者的认知、情绪、动机等内在心理过程以及决策情境、线索信息等各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