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隋之际是指东晋建立到隋灭陈(316年——589年)这一时段,是处于两汉、隋唐大一统局面之间的南北政权对峙时期,南北文学急剧分化导致各方面差异彰显。与此同时,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南北融合进程。本文主要是立足晋隋时段,辅以上溯下延,以通观南北的视角论述南北文学的融合进程,揭示南北文学融合的规律。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立足于晋隋南北差异的历史积淀,论述先秦至六朝南北差异的诸种表现。南北虽为地理概念,但实际上蕴含非常复杂的意义。南北差异是南北融合的前提,而先秦至六朝的南北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本章主要论述最具有标志性的几个方面:南北个性、风习差异;南北学术、宗教差异;南北语言、艺术、文学差异。论述南北差异,意在说明南北融合的复杂性。第二章立足于晋隋南北融合的文学起点,论述先秦至西晋南北文学融合之大势。先秦至西晋已经形成的南北文学融合成果,是晋隋之际南北文学融合的基础。本章的论述,意在为研究晋隋之际南北文学的融合作出宏观铺垫。首先辨析融合的一般含义,然后分时段具体论述先秦时代南北文学的融合,两汉时代南北文学的融合,建安至西晋时期南北文学的融合。指出南北文学的转关其实是在西晋时期。第三章立足于晋隋南北文学融合的文化基础,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华夏法统的争相承继,南北双方都对华夏血统和文化传统保持深厚的认同感。二是文学传统的共同承续,南北双方创作者以汉族士人为主,认同和接受的都是先秦汉魏西晋的文学传统。三为审美心理的彼此趋同,文学艺术中所隐含的审美心理的彼此趋同是文学能达成深度融合的基础。本章的论述,意在说明南北政权对峙时期,南北文学何以在急剧分化的同时,旋即呈现不断融合的进程和结果。第四章立足晋隋南北文学融合的表现形式,论述东晋以后南北文学之交流、互动与融合。南北文学交流和互动是融合的表现形态,在南北文学交流的不少途径中,本章具体论述聘使往来中的文学交流,士人迁徙所导致的南北文学交流。尤其是士人的迁徙极大的促进南北文学的融合,故本章选取了王肃与萧综,王褒与庾信,徐陵与颜之推三组在南北文学交流互动融合过程中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人物加以详论。第五章立足江左南北文学融合的推进特征,论述东晋南朝内部南北文学融合之进程。首先说明东晋南朝内部南北融合的含义,然后从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两个方面阐述:就创作而言,一方面是南朝对汉、魏、西晋文学传统的承续,另一方面则是作家极尽追求辞采、对偶和音律,显示日益南化的趋向。就理论而言,主要是齐梁文质论中隐含南北文学融合的理念,文质兼备成为南北文学融合的取法标准。第六章立足北朝南北文学融合的演变历程,论述北朝内部南北文学融合之进程。首先说明北朝内部南北文学融合的含义,在北朝,文学的南北融合与胡汉民族融合相伴相随,在不同的时期,文学融合呈现不同的态势。本章分三个时段论述融合的进程:先是北方地区文学的衰落与北中有南、局部南北融合,然后是北魏汉化与北方内部南北文化、文学融合的提速,最后是北齐、北周时期,南方文学对北方文学影响的加大,南北文学融合进一步加强,南北文学融合的成果初现。第七章立足晋隋南北文学融合的归宿成果,论述隋至盛唐南北文学之大融合进程。首先论述隋代大一统局面下的南北融合,然后论述隋代南北文学的冲突与融合,最后说明初唐至盛唐南北文学的进一步融合。本章的论述意在显示晋隋之际南北文学融合的延续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