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结核性脓胸(Tuberculous Empyema)患者胸膜纤维板剥脱术(Pleural Decortication,PD)后的社会适应状况,了解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据此发展并检验便捷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以帮助患者尽快度过恢复期,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研究方法本研究结合采用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31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结核性脓胸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适宜的访谈对象,对其访谈文本进行内容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健康教育手册及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单,由医护专家审核修改确保其内容效度;第二阶段采用量性研究的方法,对70例符合标准的结核性脓胸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所形成的健康教育手册,并按照统一的临床路径单分阶段进行健康宣教,手术前1周内及出院后1个月时分别使用SF-36量表测量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统计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第一阶段共成功访谈35例患者,男女之比为4:1(28:7),平均年龄32岁(s=12.31);行单纯PD术18例(51.4%),胸腔镜辅助下PD术2例(5.7%),PD术合并其他部位手术共15例(42.9%)。第二阶段共纳入70例患者,对照组31例,平均年龄30.16岁(s=2.57),观察组39名,平均年龄33.15岁(s=2.41),共5名医护专家审校所拟定的健康教育手册及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单用于观察组患者。一、质性资料分析显示,结核性脓胸患者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后的社会适应性主题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主题1身体不适:主要表现为术后刀口不适(刀口周围麻木感、胀痛、隐痛及疤痕形成),睡眠型态紊乱(易醒或难以入睡),术后肺功能恢复前重体力活动不耐受,药物副作用导致的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主题2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自我病耻感(隐瞒患病事实、回避用药、逃避与别人交流),担忧外在形象(主要见于刀口疤痕较明显的年轻患者),经济压力(主要见于中年以上、家庭经济条件差的患者),病人角色依赖(主要见于青少年患者)。主题3知识缺乏:用药相关知识缺乏及疾病相关知识缺乏。部分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结核性脓胸的传染性不明确,缺乏PD术后康复锻炼知识。主题4适应对策:主要包括自我调适、提高疾病认知、加强身体锻炼及家庭和社会支持。自我调适主要表现为更换工作环境、调整休息时间、体力活动量力而行等,家人的理解与关爱、社会的尊重与支持是患者康复的强大精神支柱。二、SF-36量表评分比较第二阶段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手术前1周SF-3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出院后1个月两组患者SF-36得分比较,八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结论结核性脓胸患者PD术后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路程,在此期间,患者会面临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因此患者急需来自于医院、家庭以及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改变,提高社会适应性,促进身体全面康复。《结核性脓胸患者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后康复手册》及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单的使用,可以提高医院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结核性脓胸患者PD术后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