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重金属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如何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许多研究证明,磁性纳米颗粒由于其表面活性和超顺磁性,在重金属去除方面显示出非常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分子印迹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分子技术开始进入研究学者的视线,该技术利用目标分子作模板,合成能够与模板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印迹聚合物,实现对目标分子的特异性吸附。以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载体,印迹聚合物为吸附剂,达到对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选择性吸附和分离的双重目的。论文中以Fe2+、Fe3+和NH4+共存于密闭容器中反应合成Fe304纳米颗粒。然后用氨水还原原硅酸四乙酯的方法在颗粒表面包覆一层SiO2。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以镉离子为模板分子,ATPES为偶联剂,合成印迹聚合物并连接在Fe304.Si02纳米颗粒上,最后用2mo1.L的盐酸洗脱,得到含有镉离子结合位点的印迹磁性纳米颗粒MIIP。制备出来的纳米颗粒粒径大小均一,分布在15-50nm之间,分散性良好,出现少量的团聚现象。通过磁强仪分析得出纳米颗粒的磁响应性在包覆后虽出现少量的减弱,但仍具有超顺磁性,在外加磁性场下能够实现快速分离。另外XRD图谱显示,纳米颗粒出现的主要衍射峰位置和相对大小与标准Fe304的特征衍射峰相吻合,且衍射峰明显尖锐,说明样品颗粒主要成分为Fe304,结晶型良好。论文考察了pH值、底物浓度、时间以及其他重金属离子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较大,当pH值为7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底物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MIIP对镉的饱和吸附量先是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最后基本不变,当底物浓度为60mg/L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运用Langmuir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后得出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4.33mg.g。时间也是影响吸附过程的一个主要因素,吸附过程刚开始时,其吸附量迅速增加,随着吸附的进行,其增长速度逐渐变缓,从第4分钟开始,其吸附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MIIP对镉的吸附存在一个最大饱和值。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得到最大饱和吸附量1946mg/g。为了研究其他重金属离子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实验设置了CdZ+和Zn2+、C d2+和pb2+两组竞争性吸附实验,结果得出印迹纳米颗粒对Cd2+的分配系数为187.5,远大于其他离子,在两组竞争性吸附实验中选择性系数分别为3.60和5.15,而非印迹只有0.98和1.12。说明MIIP能够从离子共存溶液中选择性的吸附目标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