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诗学角度谈元散曲翻译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ang200710081202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曲,与唐诗,宋词三足鼎立,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高峰。元曲包含杂剧和散曲。散曲从音乐意义上看是元代流行的歌曲,从文学意义来说,是一种独具语言风格的抒情诗。它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鲜明地体现出元代文学的新精神,反映出元代我国社会的、文化的、民族的心态、精神和品格,具有文化性特点;散曲同时又继承了传统诗学的某些因素,具有诗学的特点。散曲中的文化性与诗学性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规模效应来看,元曲不能与唐诗,宋词比肩,因而长期以来,对于元曲的翻译,在数量与质量上远不及诗词。元散曲的翻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直到21世纪初才有了两个英译版本。学者们对于元散曲的翻译大多从读者接受角度或诗意美学角度展开,很少从散曲所具备的文化性与诗学性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散曲。在当今的散曲翻译中有非常优秀的作品,但仍存在大量错译,误译,而且至今尚无一套系统的关于元散曲翻译的理论。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由斯蒂芬·葛林布莱特提出,蒋述卓和童庆炳根据中国文学实际发展的文化诗学理论进行了研究,详述了其基本概念及其可能对元散曲翻译的指导意义。除了引言与结论,本文主要由三章构成。第二章介绍了文化诗学的产生发展,核心概念,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的文化诗学。第三章对散曲与散曲翻译研究进行了回顾。指出散曲具有的文化性特点与诗学特点,对于这些特点的忽视导致了不理想的译文,并对目前指导散曲翻译的理论进行分析,指出用文化诗学理论指导散曲翻译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第四章在该理论指导下,本文提出散曲翻译的策略:研究散曲中的文化负载词汇及相应的翻译方法,从译文整体性出发进行再现;结合以诗译诗和以散文译诗之长,再现原文的诗意;翻译中注意文化与诗意的统一,求取最佳近似值。此外,对常用的翻译方法进行概括分析,并提出押韵的散文译诗与不规则的以诗译诗相结合的翻译方法。本文谨借从文化诗学角度对于元散曲英译的考察,对学界散曲英译研究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对于词汇的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重视,而研究初期主要是对于词汇量(词汇广度)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外词汇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词汇学习不只
研究型大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研究型大学的核心内涵已得到广泛共识,但只有美国明确划分出了“研究型大学”这一类型。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研究型大
僵化,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指的二语或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出现一些反复出现,难于克服的错误。发音、词汇用法、和语法的各个方面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
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受到教育界推崇。同时,学习环境设计也是当前教育心理学中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以口
语用失误现象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身上时有发生。语用失误造成的不良影响往往比语言失误更大,会导致交际失败。认知是语言的基础,前人对语用失误的研究多是从跨文化交际、语际
英语中动构式历来为国内外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但现有的研究或者是对英语中动构式句法和语义特征的描述,或者是对其生成机制的探索,而对英语中动构式中施事无句法表达现象却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就俄语学习而言,我国绝大部分学习者在学习俄语时,母语(即汉语)语言系统早已形成,因而母语语言系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一种,是由于冠脉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心肌坏死的一系列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