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并对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为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采用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按CLSI2013年标准进行判定,采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2.收集2012年9月-2013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离的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77株(剔除重复菌株),采用改良lodge试验和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标本来源主要是尿液、痰、血液、分泌物和脓液,分别为31.7%、21.4%、19.7%、11.7%、7.0%。在分离的的4350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1.6%,革兰阳性球菌占35.0%,真菌占3.4%。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率高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9.1%)、肺炎克雷伯菌(9.9%)、铜绿假单胞菌(8.5%)、鲍曼不动杆菌(4.5%)。在革兰阳性球菌中,分离率高的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6%)、肠球菌(10.4%)、金黄色葡萄球菌(6.1%)。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197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64.2%(1264株),肺炎克雷伯菌占21.8%(430株),阴沟肠杆菌占6.9%(136)。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最敏感,耐药率均<1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1.1%、49.1%。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除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有较好的敏感性外,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呈现较强的耐药性(>30%)。在革兰阳性球菌中,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42.3%和65.6%。屎肠球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性较高,除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外,屎肠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检出一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2.77株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中,改良Hodge试验阳性55株,其中包括53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阴沟肠杆菌,1株产酸克雷伯菌。EDTA协同试验阳性15株。PCR结果显示,KPC基因阳性45株,NDM-1基因阳性9株,IMP基因阳性5株,18株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对53株碳青酶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进行PFGE同源性分析,结果分为4个型,A型有22株,B型有18株,C型有9株,D型有4株。结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医院细菌耐药率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77株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中,PCR扩增基因型为KPC基因阳性45株,NDM-1基因阳性9株,IMP基因阳性5株,18株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可能存在其他耐药机制如作用靶位改变、外排泵的表达等,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53株碳青酶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PFGE同源性分析显示4个型别,表明碳青酶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存在不同克隆株流行,且A、B型菌株有克隆播散,医院感染部门及临床科室应采取措施控制这些菌株在医院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