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新中国历史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既有本质联系,又各具特色,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过程。其中,前一个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为后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而后一个历史时期的改革开放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则是对前一个历史时期的坚持、改革和发展。社会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条件、途径、抓手与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其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中共社会管理思想作比较研究,挖掘两者的共同特征和各自特色,从而揭示出两者-脉相承、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中共社会管理思想是历史环境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代产物,代表了历史发展的两个进程。本文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中共社会管理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对它的探讨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从选题缘由、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研究创新点五个方面展开叙述。第一章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中共社会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宏观梳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化,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中共社会管理思想在继承和发展以往社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得以深化、改革和完善,大致经历了从“控制”到“管理”再到“治理”的过程。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别从管理哲学维度、管理理论维度和管理实践维度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中共社会管理思想进行了多层次、综合性的微观比较。在管理哲学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与发展,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理论与实践深刻体现了我国社会管理活动的性质和规律;在管理理论上,通过对社会管理基本构成要素的界定,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奠定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科学内涵;在管理实践上,通过对不同历史条件下社会管理方式的选择与践行,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探究了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方式。其中,后一个历史时期推进和发展了前一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体现了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关系;后一个历史时期对前一个历史时期的曲折发展分别进行了哲学上的拨乱反正、理论上的解放思想和实践中的改革开放,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关系。它们之间的这种逻辑关联,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大时期辩证关系的科学论断——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也是本文试图论证的最重要结论。第五章总结对其比较研究的当代价值,它不仅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应对来自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增强党的历史自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还可以为解决新时期社会治理创新困境提供经验启示,加快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