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探讨乔治·艾略特小说道德主题的叙事技巧。全文一共分为四章,分别从叙述视角,叙事空间,叙述声音和修辞手法四个方面,分析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构建,作者评论,是如何表现小说道德主题的。本文通过对比作者前期与后期作品中对同一主题,同一类型人物,相似修辞手法的不同处理方式,探讨乔治·艾略特作品的伟大与薄弱之处。第一章通过对比作者对《米德尔马契》中的罗莎蒙德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麦琪·塔利弗的不同描写手法,探讨叙述权威隐退的外部描写视角与作者型叙述视角是如何展现小说人物道德观的。第二章通过分析《亚当·贝德》,《织工马南》,《米德尔马契》中四个极具象征性,戏剧性的心理空间,探讨宗教、亲情、金钱,名誉对人类道德的感化与腐蚀。乔治·艾略特在不同的心理空间中,描述出了一种感觉到的心理,表现了人类在面对困难与诱惑时,内心复杂的道德角逐。第三章从叙述声音的角度,探讨作者对《米德尔马契》三位主人公多萝西娅,卡苏朋,利德盖特人生理想幻灭的不同情感态度。第四章主要通过对比作者在《罗摩拉》,《米德尔马契》,《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对同一类型男士的不同刻画,分析作者在此方面并不成熟的叙事表现力。波塞太太的形象与《米德尔马契》整体的叙事基调,展现了乔治·艾略特非凡的,运用幽默,反讽修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