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垃圾产生量已经达到骇人的地步,垃圾污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妨碍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了解决垃圾污染环境问题,2019年我国将北京、上海、石家庄等46个城市列为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强制要求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垃圾分类有利于提高资源回收率,从而减少垃圾污染,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然而,由于我国推行垃圾分类时间尚短,在活动开展中存在着规章制度不完善、公众缺乏相关知识、技术人才不足等各种问题,导致我国推行垃圾分类效果不佳。为了找到导致垃圾分类活动目标无法实现的原因,对垃圾分类的绩效进行审计十分有必要。垃圾分类绩效审计有利于判断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有效,明确垃圾分类推行方向和任务,提高垃圾分类绩效。通过研究环境绩效审计相关文献与垃圾分类审计现状,发现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没有构建一套完善的垃圾分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构建垃圾分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在构建垃圾分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之前,首先对国内外垃圾分类实务做法和环境绩效审计研究进行分析,再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绩效审计理论,得出垃圾分类绩效审计的特点;其次对我国一线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和垃圾分类审计现状进行了解,找到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为了弥补当前垃圾分类审计的不足,开始构建垃圾分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保证审计内容全面,从垃圾分类活动流程角度出发,不仅为审计评价垃圾分类效果设置了指标,还为审计评价垃圾分类实施过程设置了相应的指标,构建了以制度的健全性、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创新能力、资金筹集和使用、意识与宣传、垃圾处理七个维度为一级指标的垃圾分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涵盖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并以指标内容为依据,采取了不同的审计评价方式,从而保证获得更为准确、直观的审计结果。为了验证该体系的实用性,最后以石家庄市垃圾分类推行现状为案例,进行绩效审计,并通过分析审计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