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感染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re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群体接种疫苗时,其效果有时不如预期的理想,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如非洲或东南亚地区,卡介苗和抗HIV疫苗很难提供有效的保护性,其原因除与疫苗质量、接种方式等技术方面的原因有关外,寄生虫感染是影响疫苗接种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驱虫治疗后疫苗的保护性效果会显著提高。寄生虫感染除对卡介苗和抗HIV疫苗的保护性效果有影响外,感染血吸虫的人对破伤风类毒素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降低也见报道。大部分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的地区、特征性地表现为寄生虫感染高度地域性流行。慢性寄生虫感染引起的预先存在的Th2优势应答可能会对疫苗的接种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清除寄生虫感染后,这些影响会消除。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的国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总感染率高达60%,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可能超过1.2亿,现患乙型肝炎者约为2800万人。由于乙型肝炎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控制乙型肝炎的主要策略是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尽管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但仍大约有10%健康受试者在完成标准化免疫程序后,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抗体(抗HBsAg抗体),目前使用的第二代多肽疫苗也同样存在此间题。这些不能产生足够的抗HBsAg抗体的人被称为无应答和弱应答者,这部分人群如暴露于HBV时,仍为易感者甚至有可能发展为慢性携带者。因此,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无(弱)应答是当前乙肝疫苗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我国农村学童乙肝疫苗接种后,呈无(弱)应答者平均高达60.1%,其中男童无(弱)应答者为68.03%,女童为54.55%,远高于城市学童5~10%的平均水平。江秀梅等对南平市农村和城市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应答状况的调查也表明,地区是影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因素之一,农村儿童的无应答率显著高于城区儿童(p<0.01)。以上资料提示,农村儿童是乙肝疫苗接种后呈无(弱)应答的主要人群,这种现象是否与寄生虫感染有关,值得深入进行研究。血吸虫病是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广泛流行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血吸虫早期感染引起的以Thl型为主的反应,成虫虫卵后会向Th2型反应偏移。大部分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的地区特征性地表现为寄生虫感染高度地域性流行。慢性寄生虫感染引起的预先存在的Th2优势应答可能会对疫苗的接种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清除寄生虫感染后,这些影响会消除。本研究证实,日本血吸虫急性感染期(感染后2周)小鼠以Thl型应答为主,IL-2和IFN-γ升高,而慢性感染期(感染后8周)的小鼠IL-4、IL-5升高,呈现Th2型优势应答;接种乙肝疫苗后,此原先存在的免疫背景并不能消除或逆转,与此同时,慢性感染期小鼠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Ag抗体的产生、特异性抗原(HBsAg)诱生的T细胞增殖均明显低于正常小鼠和急性感染期的小鼠,提示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与宿主的免疫背景有关,在血吸虫慢性感染状态下,T细胞对乙肝疫苗刺激的的增殖能力受限,从而影响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和保护性抗体的产生。本研究还证实,感染血吸虫的小鼠经有效的驱虫治疗后,T细胞增殖功能逐渐增强,Th1型细胞因子分泌逐渐增多,抗HBsAb水平逐渐升高,Th2极化反应逐渐减弱,至驱虫治疗后12周和16周,上述指标与正常免疫接种组小鼠已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驱虫治疗可有效改善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在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蠕虫感染不仅普遍,而且种类繁多,同时在流行区还普遍存在重复感染的问题,因此单纯依靠驱虫治疗来提高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是难以保证的。为此,本课题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血吸虫感染模型进一步探讨了用IL-2代替驱虫治疗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1000U人重组IL-2与乙肝疫苗合用,可诱导出较高水平的抗HBsAb,但IL-2的剂量与作用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创新点为首次证实:1.日本血吸虫感染对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与感染期有关;2.日本血吸虫慢性感染导致的Th2极化应答是影响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主要原因;3.有效的驱虫治疗可扭转Th2极化应答并提高乙肝疫苗的保护性免疫效果;4.IL-2代替驱虫治疗以提高疫苗的接种效果具有潜在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强效的舒血管物质,是辣椒素敏感神经的主要递质,广泛分布于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在外周神经系统,背根神经节是CGRP合成的主要部位。除神
石英粉尘(简称石英)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既可致矽肺,也可致癌。石英可诱导细胞周期改变,也可引起DNA双链断裂损伤(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DSBs)。DNA损伤后,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和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提取和分离方法也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文章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不同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恶臭是引起人体厌恶或不愉快的气味的挥发性物质,作用于人的嗅觉器官而被感知的一种污染问题。近几年恶臭作为环境问题在我国人民群众中的反映越来越突出,同时由其引发的污染
不久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与青岛滨海勘察测绘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在唐山曹妃甸港附近海域进行了钻探取样试验。根据钻探船及钻机性能特点,项目组对取样钻具的规格
从近百份土样中,首先筛选得到具有明显半纤维素水解活性透明圈的菌株564株,其中202株的木聚糖酶活力用96孔板筛选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基于96孔深孔板测定的酶活力与初筛测
利用改良的乳酸细菌(MRS)培养基从健康人群的粪便中进行双歧杆菌的分离筛选。结果表明:在添加有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X-Gal)的MRS培养基上双歧杆菌的菌落呈典型的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