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对江西省永修县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研究。 研究表明,永修县西部山区丘陵地区、东部平原地区和东部滨湖地区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值)分别为12.18tDW/(hm~2.a)、12.21tDW/(hm~2.a)、11.94tDW/(hm~2.a),显示永修县的生态承载力在理论上是较高的,但生态环境强脆弱,生态环境抗逆能力差。各脆弱因子敏感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植被>地貌>气候>土壤>水文>地质。永修县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要表现是植被覆盖率和成效率不高,地形复杂,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严重。 永修县耕地潜在生产力为14055.62kg/hm~2,现实生产力为6175kg/hm~2,还有56%的耕地生产潜力可以开发。但由于当地的生产力水平较低,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影响大,永修县的耕地资源承载力只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永修县水资源承载指数为83.97,水资源承载压力度为0.30,可以继续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丰富。 永修县200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5307hm~2/cap,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5327hm~2/cap,人均生态富余0.0020hm~2/cap。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几乎持平。生态足迹产值为426美元/hm~2,低于江西省平均水平(535美元/hm~2),反映资源利用效率低。 本研究还分析了江西省1999—2002年各年的生态足迹。江西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在逐年提高,人均生态承载力在逐年下降,2000年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有逐年增大的趋势。 永修县的经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永修县的3大支柱产业是:城郊特色生态农业、以有机硅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和生态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