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一种由于胰管阻塞、胰管内压突然增高以及胰腺血液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胰腺急性炎症,表现为胰蛋白酶激活后的胰腺自消化,引起胰腺和全身性炎症反应过程。在外科急腹症中它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和胃、十二指肠穿孔,是普通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大约为40/10万。大约80%的急性胰腺炎症状较轻,很少或没有并发症,死亡率很低。但有20%的病人可发生胰腺坏死,激发全身性反应综合症[SIRS],其死亡率高达40%。死亡多发生在发病后第一周内(占总体死亡的60%),死亡原因几乎都与呼吸衰竭有关。鉴于目前对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发病机制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必要加强其研究,以提高AP的临床诊治水平。 本研究在建立用不同浓度的牛胆酸钠(NaTc)逆行注射胆胰管诱发不同炎症反应程度AP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模拟AP由轻度水肿型逐渐发展至出血坏死型的临床病理过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AP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TNF-a),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等关键炎症介质在胰腺和肺脏组织中不同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上述因子在AP发展过程中引起胰腺炎症和相关肺损伤的作用,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供实验基础。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利用牛胆酸钠成功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不同病理过程动物模型。通过对术后活体动物观察;胰腺、肺脏水肿程度观察;血清、腹水酶学检测;胰腺大体病理形态;光镜、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该系列动物模型炎症轻重明显,与临床上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过程极其相似,同时具有模型稳定、重复性好等优点,不失为一种研究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2.正常大鼠胰腺和肺部组织内不表达TNFa。随着炎症的加重,巨噬细胞逐渐增多,TNF-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提示TNF《是调节炎症反应的一个关键性炎症介质。 3。正常大鼠胰腺组织内不表达或低水平表达!CAM。1,随着炎症的加重,其表达逐渐升高,与炎症程度和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紧密相关,提示TNF化与凡AM4相互作用可诱导白细胞附壁、外渗,是内皮细胞和组织损伤及体液外渗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肺组织的ICAM-1 只在出血坏死型AP出现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它是远距离脏器损伤的一个主要的细胞因子。 4.正常大鼠胰腺和肺组织内不表达或低水平表达NOS。随着炎症的加重,其表达逐渐升高,与炎症程度和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紧密相关,提示它在炎症微循环中具有损伤和保护的双向调节作用。 5.电镜结果显示胰腺和肺部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破坏、细胞间连接受损,是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形态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