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脓毒症是由确切或可疑的感染所导致的破坏性的全身炎症反应。其病情进展快,是诱发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脓毒症存在着患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费用高的三高现象,有关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和调控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危重病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细胞凋亡是脓毒症病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与脓毒症引起的多脏器功能不全关系密切。c-FLIP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蛋白,目前研究显示c-FLIP能保护单核细胞和LPS诱导的内皮细胞不发生凋亡。乌司他丁是肝脏分泌的一种具有广谱蛋白酶抑制作用的糖蛋白,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胰腺炎和脓毒症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课题首先对脓毒症大鼠模型做一系列的评价,确保该模型符合本实验要求,其次观察c-FLIP在脓毒症大鼠模型各个脏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在脓毒症状态下c-FLIP在各个脏器组织中的表达有无变化,同时探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机制是否与影响c-FLIF有关。
第一部分盲肠结扎穿刺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的评价
目的:评价盲肠结扎穿刺法(CLP)制备的大鼠脓毒症模型。
方法: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4只,取30只分为5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诱导脓毒症模型,根据不同的结扎比例和穿刺针外径,分为A组(30%结扎,2.5 mm针穿刺),B组(50%结扎,2.0 mm针穿刺),C组(50%结扎,2.5 mm针穿刺),D组(100%结扎,2.5 mm针穿刺),E组(假手术)不做结扎和穿刺,其余均同前组。统计5组在术后连续5天的动物死亡率。另取24只大鼠分为4组:CLP12 h组、CLP24 h组(均用C组方法制备模型)和对照12 h组、对照24 h组(均为假手术),分别在术后12 h和24 h处死大鼠,采血做血常规、血气分析,血和腹腔渗液细菌培养,并留取心、肝、肾、肺、空肠、海马和腹主动脉标本观察普通病理。
结果:A、B、C、D、E组在术后3天的死亡数为0,1,3,4,0只;术后5天的死亡数为1,2,4,5,O只。CLP组12 h和24 h的白细胞计数都较对照组下降。术后12 h的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24 h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CLP组在术后12 h和24 h血和腹腔渗液中大部分培养出细菌。光镜下CLP组12 h大鼠的组织部分出现炎症反应改变,24 h的病理改变较12 h的更为明显。
结论:应用盲肠结扎50%,外径2.5 mm针穿刺两孔诱导的脓毒症动物模型具有合适的死亡率,且能达到脓毒症的实验要求,为脓毒症实验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基础。
第二部分脓毒症大鼠组织c-FLIP的变化及乌司他丁对其的影响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各个脏器中c-FLIP的变化情况,探讨乌司他丁的作用机制是否与影响c-FLIF有关。
方法: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组(CLP)、乌司他丁治疗组(UTI),每组10只。CLP组和UTI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造模,Sham组仅暴露盲肠,不结扎和穿刺。UTI组术后即刻经阴茎静脉注射4mL/kg(10万u/kg)乌司他丁注射液,其余两组均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12 h采集大鼠肝脏、心脏、肾脏、肺脏、空肠、脑海马。用RT-PCR方法检测c-FLIP mRNA水平,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c-FLIP蛋白水平。
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c-FLIP蛋白在肠、肺、脑中表达均显著降低,在肝中表达无明显差异,在心、肾中无表达。用乌司他丁治疗后,肺c-FLIP蛋白表达上调,其余均无明显差异。与Sham组相比,CLP组c-FLIP mRNA在肺中表达显著降低,在其他器官表达无显著差异。用乌司他丁治疗后,肺c-FLIP mRNA表达上调,其余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脓毒症状态下大鼠凋亡抑制蛋白c-FLIP在多数器官组织中表达下降,乌司他丁的作用机制不完全与影响c-FLIP有关。
结论:
1、应用盲肠结扎50%,外径2.5 mm针穿刺两孔诱导的脓毒症动物模型具有合适的死亡率,且能达到脓毒症的实验要求,为脓毒症实验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基础。
2、脓毒症状态下大鼠凋亡抑制蛋白c-FLIP表达下降,提示在脓毒症状态下各脏器细胞凋亡增加,在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3、用乌司他丁治疗后,仅观察到肺脏中c-FLIP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提示乌司他丁对肺的保护作用可能与c-FLIP有关。在其他脏器c-FLIP的变化不明显,所以根据目前的实验结果,尚不能得出乌司他丁的作用机制与影响c-FLIP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