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整的自我——《觉醒》与《紫色》的比较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特·肖邦的《觉醒》和艾丽斯·沃克的《紫色》分别产生于美国历史上两次妇女运动高峰期间。埃德娜和西丽娅分别是这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她们的经历极具典型性。虽然美丽、富裕的中产阶级太太爱德娜和丑陋、贫穷的黑人妇女西丽娅生活于不同的时代,但是她们走过了共同的心路历程:从自我的迷失到自我的觉醒。不同之处是她们拥有不同的结局:埃德娜在完全觉醒之后,孤独地投入了大海的怀抱;而西丽娅取得了经济的独立,并与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二者截然不同的结局是她们所处的不同时代造成的。 本文旨在对两部作品中两个主要人物成长经历和结局的对比,展示随着历史的变迁,觉醒中的妇女所走过的心灵上的历程,以及不同时代背景对小说、作者及主人公命运的影响。 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简介部分。本章主要介绍了凯特·肖邦和她的代表作《觉醒》以及艾丽斯·沃克和她的成名作《紫色》。 第二章是自我的迷失。本章指出妇女按男性需要来塑造女性,女性的主体意识就隐退了,女性脑海里的许多观念,都是男性中心社会给他们确定的,对此妇女都是自觉接受的,比如说妇女迷失自我于家庭之中。 第三章是自我的觉醒。爱德娜和西丽娅都经历了共同的觉醒轨迹:自我意识的觉醒、性意识的觉醒和经济独立意识的觉醒。 第四章是自我的实现。爱德娜的自我在家庭、爱情、性及母亲职责之间痛苦徘徊,无法将这些人生缺一不可的因素组合成一个统一体,最终无法实现完整的自我,只能是自我的分裂。西丽娅在经济上完全独立了,这是妇女取得独立和自主的最根本的因素。她最终获得了自我的统一。 第五章是结论部分。
其他文献
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作为象征主义大师而成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和代表作家。诗人的一生是通过写诗不断探求真理的过程。诗人象征主义诗歌早期、中期和后期的各个阶段的发展体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了美剧在中国的流行。作为一种主要的娱乐方式,美剧已经逐渐成为中国观众了解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相关的字幕翻译也在最近几十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
玛格丽特·德莱布尔是当今活跃在英国文坛上的一位久负盛名的小说家。不仅如此,她还是一位传记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在西方评论界,她曾被冠以道德小说家,现实主义小说家,妇女作
近些年,由于我国建筑业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建筑合同英译文本大量出现,研究建筑合同英译本文本的语言特征对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建筑类商务合同的英译文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