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竞技游泳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系列国际比赛中取得了赫赫战功,曾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1年世界游泳锦标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三破世界纪录,中国游泳走上了世界泳坛的巅峰。但是,自从广岛亚运会以后,中国竞技游泳开始出现了滑坡状况,特别是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中国游泳兵团竟然与奖牌无缘。第28届雅典奥运会获得的1金1银,第29届北京奥运会获得的1金3银,与1992年奥运会的4金5银、1996年奥运会的1金3银2铜的成绩相去甚远。这充分暴露出由于后备人才短缺,而导致严重的滑坡现状,我国竞技游泳后备人才是一个亟待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北京奥运会后,游泳作为奥运会金牌大户之一,再一次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为重振中国游泳雄风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河南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在游泳项目上,显示出参与人数逐年增长、运动成绩逐年提高的良好发展势头。但能否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时下的优势,在此项目发展上取得突破,使我省的游泳竞技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跻身于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为此,本人从河南省游泳项目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国家体育总局《2008奥运争光行动计划》、《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条件的通知和认定实施细则的通知精神指导下,如何从教练员管理、训练管理、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和人才培养等角度,针对我国竞技游泳现状及我省竞技游泳群众基础和运动成绩逐步上升的大趋势,综合运用文献参考、问卷调查、走访调查、专家咨询、比较分析、数理统计以及趋势研究等方法,对我省不同水平的游泳运动员及其教练员进行调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10年来国内外有关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精读和分析;
2.以郑州、安阳、平顶山、焦作、洛阳、新乡、开封等城市的游泳运动员及教练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我省不同年龄段的在册运动员、业余运动员发放调查问卷,主要针对运动员性别、年龄、运动成绩、运动项目、骨龄、运动机能等进行测试和调查,并与全国同龄组运动员进行比较;
3.走访我省游泳训练基地教练员,并一起座谈,主要针对其年龄、学历、职称、知识结构、科研成果、本人最好运动技能经历、本人最好运动名次和培养运动员的训练计划、方法、成绩等进行调查,并与其他省市教练员进行比较;
4.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18.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将我省与其他省市同龄组的游泳运动员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比较,以分析出我省游泳后备人才的培养优势和不足,探讨出我省游泳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新问题,找出新对策。
本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寻求解决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如: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切实提高成才率;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改善培训结构等。希望本研究内容能为竞技游泳更好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