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酸性条件下,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聚合物(EO80PO30EO80,F68)作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水热法在100℃以及130℃合成介孔材料MS–100以及MS–130。通过小角X射线衍射(SAXRD)、N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样品都是具有“墨水瓶”状孔道结构的无定形介孔材料。两种样品(MS–100、MS–130)的孔径分别为4.7 nm、4.6 nm,孔体积分别为0.271 cm3·g–1、0.723 cm3·g–1,比表面积分别是761.2 m2·g–1、670.1 m2·g–1。合成时水热温度越高,得到介孔材料的空隙率越高,孔径分布越均匀。将两种介孔材料用于猪胰脂肪酶(Porcine pancreatic lipase,PPL)的固定,在吸附达到平衡时,脂肪酶在MS–100以及MS–130上的最大固定量可以达到740 mg·g–1、760 mg·g–1;最佳固定条件为:在缓冲液pH = 6时固定6 h;经过固定,脂肪酶的最佳反应温度以及最佳反应pH变为45℃、pH = 8,而自由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 = 7以及35℃;固定化酶比自由酶具有更高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可以在较宽的反应条件范围内保持较高的活性。由于脂肪酶的泄露,经过5次重复利用MS–100–PPL、MS–130–PPL分别可以保持原始活性的50%,65%。以F68作为模板剂,TEOS为硅源,添加不同量的1, 3, 5–三异丙基苯(TIPB)作为膨胀剂,在强酸条件下,用水热法进行合成具有不同孔径的介孔材料MS–1,MS–2,MS–3。通过SAXRD、N2吸附–脱附、FT–IR和TEM等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三种介孔材料都是无定形材料,膨胀剂的加入并没有改变介孔材料的晶体结构,但是膨胀剂的增加会使得材料的孔径以及孔体积等参数发生改变:随着TIPB的增加,孔体积逐渐增加,而孔径首先增加至5.2 nm继而减小至3.8 nm。将介孔材料MS–1、MS–2和MS–3作为载体对猪胰脂肪酶进行固定化研究,发现最佳固定pH值为6,固定时间以6 h为宜,吸附在18 h时基本达到平衡。运用N2吸附–脱附、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固定化酶进行表征,发现脂肪酶分子被吸附到介孔材料MS–1和MS–2的孔道中;对于介孔材料MS–3,由于其孔径较小,脂肪酶分子只是吸附在其孔道口附近。用固定化酶水解三乙酸甘油酯,发现固定化酶的最佳反应pH值都比自由酶的高,只有MS–1–PPL的最佳反应温度比自由酶的高,其他两种固定化酶与自由酶的最佳反应温度相同,但是固定化酶的耐高温能力稍高于自由酶。经过5次重复利用,固定化酶都能保持一定的原始活性,但是MS–3–PPL的活性下降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