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目标定位入手,通过文献、访谈等方法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当前制度中目标定位机制存在的问题,以提出切合我省实际的目标定位机制,为实际中的操作提供依据。
首先,本文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其产生和发展进行梳理。其次,对农村低保制度中的目标定位机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实践中的具体方法进行介绍。接着,对在调查中发现的如乡土社会使得信息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使“错”、“漏”的现象基本没有;由乡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和全力支持系统造成的“关系保”、“人情保”,在复核中基本杜绝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在借鉴国外不同救助类型中目标定位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第一,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业务水平,实现信息化办公。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随时掌握低保户的情况,实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使低保目标的定位更加准确。第二,将家庭收入和家庭结构结合起来,确定低保目标。借鉴美国类别定位与财产定位相结合的目标经验,进行综合性的目标定位。第三,建立第三方咨询评估公司,代理政府进行低保目标定位与扫描。第四,加快社会救助法律体系的建设,以保证政策的贯彻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