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的信任模式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xy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同学科的学者对于信任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有的学者从微观角度出发,认为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性格特征是建立信任的直接因素;也有的学者从宏观角度出发,把信任置于整个社会中,考量社会关系、制度及文化对于信任建立的影响。综合而言,信任既表现出个人的性格特点,又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巴伯尔认为信任表现在行动者的期望中,同时又是一种社会结构和文化变量,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社会快速变迁,乡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由集中走向分散,影响了不同年龄阶层的农民的信任模式。本文据此提出理论问题:社会关系与文化规范如何影响农村居民的信任模式?实证研究中将以一个距离城市较远、较为封闭落后的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M村为个案,研究出生于40年代之前、50年代左右及70年代之后的老中青三代,由于他们出生的年代不同,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处的社会坏境不同,社会流动性的程度也不同,各自社会关系和内化的文化规范的差异会对信任模式造成怎样的影响。这里的“信任模式”是指在不同的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社会关系以及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人们的影响不同步,社会信任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或存在形式。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辅之以观察,并对于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解读。根据本文的理论问题,研究的结果证实了以下几个研究假设:1、社会关系趋于内向型,文化规范上具有集体倾向的人,信任模式是一种情感信任,是老年人所具有的信任模式;2、社会关系趋于外向型,文化规范上具有集体倾向的人,信任模式是一种选择信任,是中年人所具有的信任模式;3、社会关系趋于外向型,文化规范上具有个体倾向的人,信任模式是一种理性信任,是青年人所具有的信任模式。
其他文献
目前,吸烟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吸烟。对大学生吸烟状况的调查资料显示,大学毕业生与新生吸烟率分别为42.57%和19.65%,具有显著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口流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其中流浪儿童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在我国,流浪儿童这一群体遍布
人口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人力资源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第一个要素,劳动力的增加,尤其是拥有专业技术的劳动力增加,会使得产品的增长速度更快。另一
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学会感悟、学会应用,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In Chinese teaching, through reading teach
期刊
中国的市场转型不仅仅是一场经济、社会、思想领域的变革,伴随而来的是社会各个阶层、身份群体的重新分化和利益的再次分配,以及对自我社会地位、身份的再次定位、认同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