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也可称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发生于大小粗隆间的常见下肢外伤性骨折类型。大转子的正常解剖位置(great trochanter)为髋部外侧最突出的地方,体格检查时可于髂结节下10cm触及。小转子外观呈锥状突起,在股骨干的后上方。由于大小粗隆及股骨头部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其中主要为旋骨内、外侧血管,所以极少发生伤后骨折不愈合,但术后由于早期负重训练或内固定方法不当等原因极易发生髋部内外翻、畸形愈合等并发症,需予以注意。 粗隆间骨折是高龄老年人(尤其为70以上者)的常见骨折类型,随着现代化生活水平、医疗技术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寿命较前相比正在不断延长,而此类骨折类型发病率也随之逐渐增长。老年人常伴有身体各个器官接收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较年轻人易受外伤,因此尤其常见于伴有骨质疏松的70岁以上高龄患者。同时,转子间骨质多为骨松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体内大量钙离子流失,致骨质内的骨小梁结构遭受严重破坏,以致轻微的外伤即可造成严重的骨折移位。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代,基数较大,其中近80%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平均每年近150余万骨折类型中,约1/5发生于髋部,近一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粗隆间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此类型骨折中约1/3无法独立生活。保守治疗常导致骨折端愈合缓慢,而且因长期卧床随之而来的各种慢性病如褥疮、消化功能障碍等增加,其病死率往往上升,因此目前临床更倾向于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手术选取合适的内固定方法来治疗此类患者。创伤骨科一直关注于粗隆部骨折内固定术后效果,并对各种内固定材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虽然固定骨折器械类型日趋完善,但各类内固定方法各有利弊。较为常用的方法可分为髓外固定系统如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固定(LCP)等,以及髓内固定如Gamma髓内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固定等。本次研究意在通过对老年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所需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Harris标准评估(分)、术后优良率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综合分析,最终为临床医生提供些较为可靠的数据,使得日后在如何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取内固定方法提供些帮助。 目的: 研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用不同内固定方法,通过对比术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数据结论,为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法、全面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方法: 病例的采集: 搜集2007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保定市第二医院骨科科室通过手术治疗的3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研究。 病例的选择标准: 有明确的外伤史; 闭合新鲜骨折患者; 临床检查:髋部压痛明显,伴有轻微肿胀,可伴有皮下瘀血,自主活动及被动活动均明显痛性受限,双下肢自然伸直可见患肢较对侧外旋、缩短畸形; 影像学资料表明粗隆部骨质不连续,移位明显; X线或CT检查未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炎或髋臼发育不良等;排除病理性骨折类型; 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全身情况较差者,予以实施保守治疗。 分组及处理方法: 本次共选择研究对象120例,男55例,女65例,年龄60-75岁,平均(68.81±5.98)岁。按Evans骨折分型方法:Ⅰ型患者为9例,Ⅱ型患者为36例,Ⅲ型患者为37例,Ⅳ型患者为32例,Ⅴ型患者为6例。入院后2-7天安排手术。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存在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9例患者采用手术固定方式为DHS内固定方法,43例患者采用手术固定方式为PFNA内固定方法,38例患者采用手术方式为LCP内固定方法。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 结果: 术后有5例患者失访,获得随访人数为115例患者,随访时间段为10-12个月。DHS组总有效率为(73.68%),PFNA组总有效率为(80.0%),LCP组总有效率(75.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功能活动、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组间存在差异,LCP组与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5),而LCP组与PFNA组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物损坏、滑出等并发症发生率,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髋内翻3例;(2)畸形愈合2例;(3)螺钉折断2例;(4)螺钉切出3例。 结论: 老年患者伴有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髓外固定动力髋螺钉系统、髓内钉股骨近端防旋固定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系统固定在治疗效果上差异较小,但在手术所需时间、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活动、骨折端愈合时间等方面,通过数据显示,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均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组,而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固定材料长时间疲劳性折断、滑出入骨盆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髓内针组优于其余两组,对患者的病情恢复起到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