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用不同手术方法疗效对比

来源 :承德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ove5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也可称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发生于大小粗隆间的常见下肢外伤性骨折类型。大转子的正常解剖位置(great trochanter)为髋部外侧最突出的地方,体格检查时可于髂结节下10cm触及。小转子外观呈锥状突起,在股骨干的后上方。由于大小粗隆及股骨头部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其中主要为旋骨内、外侧血管,所以极少发生伤后骨折不愈合,但术后由于早期负重训练或内固定方法不当等原因极易发生髋部内外翻、畸形愈合等并发症,需予以注意。  粗隆间骨折是高龄老年人(尤其为70以上者)的常见骨折类型,随着现代化生活水平、医疗技术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寿命较前相比正在不断延长,而此类骨折类型发病率也随之逐渐增长。老年人常伴有身体各个器官接收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较年轻人易受外伤,因此尤其常见于伴有骨质疏松的70岁以上高龄患者。同时,转子间骨质多为骨松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体内大量钙离子流失,致骨质内的骨小梁结构遭受严重破坏,以致轻微的外伤即可造成严重的骨折移位。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代,基数较大,其中近80%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平均每年近150余万骨折类型中,约1/5发生于髋部,近一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粗隆间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此类型骨折中约1/3无法独立生活。保守治疗常导致骨折端愈合缓慢,而且因长期卧床随之而来的各种慢性病如褥疮、消化功能障碍等增加,其病死率往往上升,因此目前临床更倾向于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手术选取合适的内固定方法来治疗此类患者。创伤骨科一直关注于粗隆部骨折内固定术后效果,并对各种内固定材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虽然固定骨折器械类型日趋完善,但各类内固定方法各有利弊。较为常用的方法可分为髓外固定系统如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固定(LCP)等,以及髓内固定如Gamma髓内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固定等。本次研究意在通过对老年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所需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Harris标准评估(分)、术后优良率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综合分析,最终为临床医生提供些较为可靠的数据,使得日后在如何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取内固定方法提供些帮助。  目的:  研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用不同内固定方法,通过对比术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数据结论,为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法、全面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方法:  病例的采集:  搜集2007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保定市第二医院骨科科室通过手术治疗的3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研究。  病例的选择标准:  有明确的外伤史;  闭合新鲜骨折患者;  临床检查:髋部压痛明显,伴有轻微肿胀,可伴有皮下瘀血,自主活动及被动活动均明显痛性受限,双下肢自然伸直可见患肢较对侧外旋、缩短畸形;  影像学资料表明粗隆部骨质不连续,移位明显;  X线或CT检查未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炎或髋臼发育不良等;排除病理性骨折类型;  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全身情况较差者,予以实施保守治疗。  分组及处理方法:  本次共选择研究对象120例,男55例,女65例,年龄60-75岁,平均(68.81±5.98)岁。按Evans骨折分型方法:Ⅰ型患者为9例,Ⅱ型患者为36例,Ⅲ型患者为37例,Ⅳ型患者为32例,Ⅴ型患者为6例。入院后2-7天安排手术。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存在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9例患者采用手术固定方式为DHS内固定方法,43例患者采用手术固定方式为PFNA内固定方法,38例患者采用手术方式为LCP内固定方法。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  结果:  术后有5例患者失访,获得随访人数为115例患者,随访时间段为10-12个月。DHS组总有效率为(73.68%),PFNA组总有效率为(80.0%),LCP组总有效率(75.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功能活动、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组间存在差异,LCP组与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5),而LCP组与PFNA组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物损坏、滑出等并发症发生率,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髋内翻3例;(2)畸形愈合2例;(3)螺钉折断2例;(4)螺钉切出3例。  结论:  老年患者伴有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髓外固定动力髋螺钉系统、髓内钉股骨近端防旋固定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系统固定在治疗效果上差异较小,但在手术所需时间、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活动、骨折端愈合时间等方面,通过数据显示,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均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组,而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固定材料长时间疲劳性折断、滑出入骨盆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髓内针组优于其余两组,对患者的病情恢复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创设生活情境、直观情境、故事情境、模拟情境、操作情境、游戏情境等几方面提出了调动课堂气氛的建议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气氛;策略研究      有位教育家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一、目
目的:通过慢性间歇性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大鼠模型,来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信号通路变化对大鼠胰岛β细胞
摘要: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提出,一改以往学生和老师之间“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致力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使他们获取与时代相适应
“一一对应”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把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的过程,归结为一类容易解决的问题,进而使原问题得到解决。“一一对应”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对一个形成一种相呼应的状态,关键在于找到可以对应的联结点,能用它求得一条通向已经解决的问题的通道。如何找到恰当的联结点,也正是“一一对应”思想方法的难点所在,这对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初级水平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案例] 小学数学
期刊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提问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中对课堂提问的理解、作用、特点、种类、方法和原则。  一、问题是什么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所谓问题,一般解释为不能即时到达的目标。例如,学习浮沉时,问学生轮船会下沉吗? 轮船为什么会下沉?两个问句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具有问题性,后者学生无法立即作出回答,具有问题性。只有具有问
期刊
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如何在课堂40分钟里,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提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不仅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而且可以发现妙词佳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学生参与 自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古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节  教材分析:《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经历、探索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初步理解了平移、旋转的思想,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对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启发。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