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与实施研究--以山东省新泰市为例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是一项关系民生的重大工程,当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陷入生活困难,政府有义务向他们提供物质援助,以确保其最低生活水平。及时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农村居民生存权、平等权的更好保障,也是新泰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体现,能促进社会不断得进步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新泰市一直以来都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精准化管理,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不断提高作为首要目标,把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好作为根本任务,切实增进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度。
  本文以山东省新泰市为调研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系统的调查研究其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与实施情况,通过分析论证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
  (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1997年开始制定迄今已有二十三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探索起步期、巩固稳定期、快速发展期、调整规范期,整个发展期间新泰市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不断加大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资金的注入,做到保障全覆盖,对于生活条件达到低保标准的做到及时清退。
  (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稳步提高。1997年是低保制度的创建期,当时的保障标准还是比较低的,当时每人每年的保障补助只有600元,从2007年开始,市政府不断加大低保资金投入力度,并根据物价的变化出台了保障标准的联动机制,联合民政局、物价局等相关部门,统计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及比例,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月补助水平进行了提高,2019年该市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每人5160元/年,人均月补差为每人234元。
  (三)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些突出的问题。家庭收入难以核实。农村居民的就业不同于城市居民,其职业选择更加广泛化、多元化,很难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家庭成员难以界定,存在子女不和父母在一户上,人员有变动。不够健全的监督机制,新加入的民政工作人员对制度本身了解不到位。
  (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依据收入调整的原则。每个低保户每个时期的经济状况都在不断变化,根据农村居民的收入变化情况,及时办理停发减发准入退出等手续,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善、科学规范的动态调整机制。
其他文献
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一种创新模式。自从英国开始运用公私合作模式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后,过去三十多年,PPP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并形成较为了成熟的理论和经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开始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公私合作模式在我国得到大幅推广。公私合作模式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而
当前,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志愿服务工作也是共青团组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有效渠道;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实践育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抓手;是开展青少年意识形态教育、提升共青团员先进性的时尚载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志愿服务工作受到更多的关注,青年作为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有着时间、技能以及数量上的优势
国务院于2014年10月出台《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审计机关要把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落实情况审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机关的首要任务。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要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
学位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是中国新医改方案中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具体目标。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是医疗保险制度效果的集中体现,而缴费机制的构建与医保补偿方案的设定且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化运行直接挂钩。一方面,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金不可持续的运营风险使整合后制度面临巨大基金风险,个人缴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缴费机制动态调整方案不成熟等因素都导致
学位
近年来,由于偏食和不良饮食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营养不良等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原来意义上的成年期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而今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未成年人中。不仅如此,学生浪费食物、喜食零食等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普遍。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食育,而学校则是推进食育的关键场所。上海一些学校已经开展了食育推进试点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学生营养午餐及食育工作,上海市教委和市食药监局联合发文下达通知,要求自20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随后国务院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各级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抓好政策落地生根。乡村振兴中,组织振兴是根本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抓住组织振兴这一“牛鼻子”,要毫不动摇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国家监督制度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举措。改革新组建的监察机关作为国家反腐败机构,把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全部纳入监督范围,解决了以往行政监察制度下存在的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不同步,监察范围过窄,职权交叉等问题,“行政监察”上升为“国家监察”,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监察道路。当前,中国监察体制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
伴随着农村经济现代化转型,其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城镇化速度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乡村社会中开始出现文化断层、传统文化缺失、社会道德舆论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导致村民在乡村建设中参与度低,传统自治德治失灵。作为传统文化重要部分的地方志,它记载的乡土人情、乡风民风、历史古迹等比比皆是,且地方志本身就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主体功能,地方志工作是很好的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但是,现阶段地方志工作参与乡村治理存在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城镇化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批的农村务工人员进城务工,受居住条件、教育条件和照料条件等客观因素制约,中国农村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据民政部统计,截止到2018年8月底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达到697万人,这个庞大群体的义务教育问题也随之显现并日益突出。面对几百万留守儿童,如何有效改善他们的教育环境,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系到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和培育,更关系到农村区域经济和城乡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能够针对中国复杂国情的变化,对贫困地区拉开扶贫的新局面,并且指出扶贫的关键在于精准。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力不断增强,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近几年,在中国开展了精准扶贫政策之后,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目前社会中仍然存在较多贫困人口,贫困问题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等,因此解决贫困问题是中国政府始终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