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方法,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形态和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具有一般体育运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就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有重要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体育院校开办非体育类专业的数量也在急速增加,到现在为止已形成了共计20个专业设置,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武术运动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无论从战略角度还是文化角度,在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开展武术教学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然而据有关信息显示,当前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教学开展的现状并不让人满意,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当前武术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学武、练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如何优化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我国14所独立设置的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及查阅各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大纲得知:当前各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在所开设的武术课程门类、时数、性质上均存在较大差异,有些院校所有非体育类专业或者部分专业甚至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院校也只开设了《太极拳》课程;在具体内容设置方面,各校区别较大,除均开设太极拳课程之外,开设传统养生功法运动的院校也不少,但以散打为代表的格斗基本技术教学除上海体育学院外,其它院校均未开设;绝大部分学生入校前没有相应的武术基础,他们对当前教学内容不喜欢,无兴趣,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我们在优化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过程中,通过论述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指导思想及主要依据和原则,提出了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方法,它们是:优设格斗基本技术、优设太极拳基础套路、优设武术养生功法运动、优设传统武术套路和优化长拳基础套路。并从师资力量、教学场地及器材两方面进行了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方法在实际武术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分析。通过以上研究,以期能为促进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