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之春》作为费穆先生最为辉煌时期的代表作品,以其唯美、含蓄的艺术风格奠定了中国民族电影在世界影坛的历史地位。时隔半个多世纪,作为“第五代最后防线”的资深导演田壮壮重拍了这部民国时期的经典之作,这使得关于费穆及其《小城之春》的影像记忆再次被召回。
电影作为一种具有综合性特质的艺术形式,包容了文学性、视觉造型性、导表演等要素在内的诸多表现形式,但同时又兼具其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征,能够让接受者从不同角度、层面上进行阐发解读,丰富、完善电影中各元素的表意功能,从而推动电影研究的发展。本文研究的重点,费穆版《小城之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样一部既综合又独特的作品。
本文以新旧版本对照,在电影文本的文学性、视觉性和作者研究这三个维度上比较两部电影,在作为文人导演的银幕抒情诗、电影民族化理想的追求和知识分子的春秋家国梦三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提炼出文本从画外音,淡化情节,描摹内心、突出意境等方面塑造其文学内涵。
在第二部分中画面、色彩、景别、长镜头、镜头组接等要素上构建“空气说”与电影民族观,同时将作品同作者本人的生平际遇联系在一起,指出就旧版《小城之春》而言,正是其发挥了电影独特的媒介特点,才散发出恒久的艺术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