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社会历史观探析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以前的西方历史哲学大抵是思辨的,20世纪则日益转移到分析的路子上来.罗素的社会历史观很难说是思辨的历史哲学,还是分析的历史哲学,他对历史的理解,是根据对人性的理解而得出的一种看法,基本上是一种常识的看法,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作支撑,有的只是对历史的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哲学——反思的历史哲学。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其反思性:第一,史学的非科学性和艺术性。罗素认为历史学是非科学的,真正吸引读者的是它的艺术性,从而引出一种全然一新的视觉判断。第二,人学。罗素重视社会中具体的个人,尊重个人的价值,认为天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人起作用的是人的心理动机,从而使心理学进入到历史的研究领域。第三,社会动力论。罗素把人类社会发展归结为人的冲动和愿望,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冲动和愿望引起的,冲动和愿望的和谐才能使社会健康的发展。第四,战争观。战争是社会苦难的根源,而冲动是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解决战争的方法是教育和建立世界政府。最后,探析罗素社会历史观的反思性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研究罗素的社会历史观,有助于让我们了解西方非马克思主义者对历史发展的观点和看法,社会历史观是罗素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罗素的历史观进行探析。从总的来说,罗素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
其他文献
社会秩序及其制度问题是政治哲学永恒的主题,而自由可以说是政治哲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对个人自由与社会整体秩序之间关系的探究也是政治哲学家无可回避的问题。基于对政治哲学
对于马克思产权伦理思想,目前学者并没有深入到马克思的文本中对其产权伦理思想以及产权伦理原则进行比较全面的探析。而产权伦理原则是一个产权制度运行或人们在经济活动中
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和谐关系的要求日益加深,管理与伦理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学校是塑造人的所在,理应是充满人文关怀和道德指向的地方。然而
梁漱溟是现在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人心论”既是对儒家心性论的发展,也是阐述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梁漱溟“人心论”的展开分为人性、人心、人生三个阶段。人性是
在中国,王阳明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也是中国哲学史上影响仅次于孔子的哲学家。他是心学的重要代表作人物,阳明心学在中国影响深远。心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心决定的,一切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了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网络赛博空间构成了与现实世界并行的一个虚拟世界。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如道德金规、诚信、平等、自由、相互尊重构成了
“医疗危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现阶段的医学表露出来的种种问题说明,原本是人类为了维护自身以及群体的生命健康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医学,现在正在走向多数人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