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欺裂石之音 舞有天魔之态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_av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文学名著《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代表。《红楼梦》也因在一部小说中展衍映射出包罗万象的文化艺术知识而被后人称作“百科全书”。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艺术形式,被誉为“百戏之师”。文学名著《红楼梦》与昆曲艺术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二者之间蕴藏着相互影响又彼此关照的紧密联系。正是由于中华文化圈自觉的综合凝聚作用,才使得中国的文学与艺术相互交集碰撞、衍伸融汇,日渐积累构塑成庞大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产生叹为观止的文化聚变效应。本论文研究目标即希望通过坚实的史料和缜密的分析萃取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作者曹雪芹将昆曲艺术作为当时社会风俗的重要文化符号在作品中予以体现,有幸记载和定格了昆曲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红楼梦》也因此成为记录、反映和保存昆曲艺术活动的重要参考文献;成为解读研究昆曲艺术珍贵天然的文本资料。而昆曲艺术则同时亦惠及丰富了《红楼梦》的文学创作,表达传递了曹公创作《红楼梦》的思想精髓和美学追求。同为中华精粹文化代表的二者在同一时代相遇并相互渗透汲养,这在中国古典文学史、艺术史上实属少见,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学术价值。本论文的框架结构共分五个部分。其绪论部分概括性地阐述了本论文的主题:从小说《红楼梦》中看到的昆曲艺术。结论部分则是对全文进行概括性的总结陈述及概念梳理,最终得出研究结果。其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题为小说《红楼梦》中的昆曲家班。分别从家班类型与家班艺伶两方面论述。家班,是明清时期培养管理戏曲艺人的一种组织形式。作为昆曲艺术的承载者和诠释者,昆曲家班的兴衰与昆曲家班艺伶的荣辱有力地佐证了明清时期昆曲艺术的发展、繁荣与演变。正因如此,本论文将这一章节作为写作的突破口进行重点探讨。第二章题为小说《红楼梦》中的昆曲剧目。分别从点戏中的戏目链、昆曲折子戏和经典昆曲剧目三方面论述。明中叶后,昆曲艺术正式登上戏曲舞台,为传奇剧带来新鲜的活力,形成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在此时期,昆曲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著名剧作及经典折子戏。作为昆曲艺术的文本资料,这些剧目和唱段历经数百年时光的筛选剪裁至今仍然活跃于舞台并焕发着灼灼生机。故此,本论文将这一章节作为承接过渡的中间段落。第三章题为小说《红楼梦》中的昆曲审美。分别从《红楼梦》中昆曲艺术的主体性审美、客体性审美和观念性审美三方面论述。艺术源自人类对美的追寻与领悟。昆曲美,美在昆曲各要素相得益彰、有机共存的完美搭配,美在各要素的艺术彰显与和谐共融。不同时代、阶层、年龄、阅历的人都有对美的不同感受。说到底,艺术存在的终极目的在于审美。因此,本论文将昆曲审美这个论题作为最后一个章节予以论述。昆曲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国家亦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昆曲经国务院批准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信对于二者之间文化交集范围内尝试性的比较研究,一定会为我们这些从事文化艺术领域学习与探索的学子打开一扇眺望中华文化的窗口,进而必将有利于推动我们在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古典戏曲的二流交汇处找寻文化艺术承继发展的历史轨迹。
其他文献
行为金融学指出,不同投资者因市场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影响证券定价的一大重要因素。选取2011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A股市场发布半年度数据,构建机构投资者情绪指标,结
亲子关系是个体最早接触到的人际关系,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亲子关系对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行为、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学校适应等发展的诸多领域都有广泛
目前乡村旅游在全球发展迅速,它是农业和旅游业合二为一的新兴产业,是以农业为载体的旅游业。它不仅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而且能够协调两大产业与环境间矛盾。它既是
目的:观察经验方四草四根汤对朗虚瘀热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e)rtopeniapurpura,ITP)患者疗效评价,研究四草四根汤的组方及理论来源。材料与方法:选择3
现代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教育活动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融合全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手段的虚拟培训模式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国多年来扶贫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系统阐述了泰国、苏丹、南非和印度等5国的生态移民搬迁进程,总结提出建立灵活高效的财政支持体系等6条启示,结合中
在现代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了解与感知文学的方式,已经由传统的阅读逐渐转变为图像的影视,表现之一就是文学与影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关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