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药物合成和筛选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水难溶性药物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药物的水难溶性极大地限制了药物在生物体中的利用度,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对给药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是当今医药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作为电流体动力学技术的典型代表,静电纺丝和静电喷雾可将水难溶性药物无定形化,是制备新一代固体分散剂的有效技术。此外,静电纺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其纳米尺寸和三维网状结构能够模仿细胞外基质,是作为创伤敷料和组织工程支架的理想材料。论文以水难溶性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ND)作为模型药物,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植物蛋白玉米醇溶蛋白(zein)与高水稳定性的纤维素衍生物乙基纤维素(ethyl cellulose,EC),进行共混静电纺丝,制备不同zein/EC配比的载药电纺纳米纤维,讨论了zein/EC比例对电纺纳米纤维形貌,表面润湿性,水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筛选最优配比。在此基础上,对药物IND的增溶进行初步探究。主要结果如下:当zein/EC比例为1:1时,载药电纺纤维的形貌最佳;X射线能谱元素分布表明IND均匀地分布在zein/EC电纺纳米纤维基材中;物理状态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分仅为物理混合,且IND趋于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纤维基材中;当zein/EC比例为1:1时,载药zein/EC电纺纤维的水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最优,最终选择zein/EC比例为1:1的载药电纺纳米纤维作为基材。药物体外释放实验显示zein/EC(1:1)电纺纳米纤维对药物IND具有一定增溶效果,但是增溶效果仍需进一步提高。在制备水稳定载药zein/EC电纺纤维的基础上,在zein/EC体系中加入了水溶性高聚物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分别制备不同PEO比例的载药zein/EC/PEO三元共混电纺纤维,讨论了不同PEO含量对纤维形貌,表面润湿性能,水稳定性,力学性能以及体外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并对材料的细胞安全性进行了评估。PEO的加入明显提高了载药电纺纤维的平均直径,当PEO含量为5%时,纤维直径出现了双峰分布;此外,PEO的引入也提高了纤维表面润湿性,同时纤维仍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EO有利于提高载药电纺纤维的拉伸模量;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结果显示PEO有利于提高IND的初期溶出速度,且当PEO的含量为10%时,IND溶出速率的提升最为显著。最后,细胞直接接触实验表明zein/EC/PEO电纺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模仿细胞外基质,充分发挥静电纺丝的优势,采用静电纺丝和静电喷雾相结合的方式,制备载药纤维/粒子纳米复合材料,即借助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药zein/EC电纺纳米纤维,同时借助静电喷雾技术,制备载药PEO纳米粒子。选用IND和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H)作为模型药物,分别制备了载IND的单药纳米复合材料和载IND/TH的双药纳米复合材料。冰醋酸/去离子水/无水乙醇的复配溶剂体系能够制备形貌良好的电喷PEO纳米粒子,当PEO含量为10%时,所制备的电喷PEO纳米粒子的形貌最佳;载药PEO电喷粒子沉积在载药zein/EC电纺纳米纤维基材上,提高了纤维基材的表面润湿性;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显示,电喷PEO纳米粒子提高了IND的溶出速率,且在双药系统中,实现了IND的初期快速释放,TH趋于缓释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