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音是汉语学习的基础,但在学习的初期有很多学生和老师对语音环节不够重视,而学生在学习的后期语音容易产生“石化”(即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呈现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不正确的语言特征固定成了这个人语言系统中不变的部分),导致学生汉语学习和交流的困难。本文针对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67名智利学生的语音学习进行了策略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了语音测试,以了解智利学生普遍采用的语音学习策略,哪些策略影响语音成绩,以及不同性别、年龄、学习时间和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影响。本文共分四章。绪论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目前学术界对于汉语语音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偏误分析和中外语音比较领域,很少有关注汉语语音学习策略的,此外对于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学生的汉语语音研究更是寥寥。因此本研究试图从学习策略的角度,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对智利学生进行语音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为日后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研究资料和依据,并为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学生的语音教学提供经验和参考。第一章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学习策略的研究历程,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研究和语音研究的成果。通过文献回顾笔者发现国内外语音研究大多集中在英语语音学习策略或者汉语语音偏误之上,较少涉及语音学习策略与习得效果领域。针对汉语语音学习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专门针对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语音学习策略的研究至今还未见发表,且这些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目的语环境下进行汉语学习的留学生。基于当下状况,本文尝试结合智利的国家文化和学生特点进行国别研究,在事实的基础上分析结果,以期为语音习得研究提供了真实依据。第二章则介绍了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本次研究的方法是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问卷包括学习者的个人信息以及在Oxford学习策略量表基础上修改的语音学习策略量表。测试卷是朱川(1995)专门针对留学生设计的百字音节测试表并辅助句子朗读对学生语音面貌加以评估。通过策略量表和测试卷对67名智利天主教的大学孔子学院的初级水平汉语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调查和语音成绩测量,并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第三章是研究结果分析,研究发现:(1)智利初级汉语水平学习者的语音掌握水平参差不齐,韵母掌握情况较好,声母次之,声调最难掌握。(2)智利初级水平汉语被试语音学习策略总体使用情况为: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记忆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3)性别、年龄、动机等个体因素与学习策略使用影响均无显著相关,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则显著影响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4)汉语语音成绩除了与补偿策略略呈现负相关以外,与其他策略都呈正相关,虽然和记忆、元认知和社交策略的相关系数较低,但与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呈现显著性相关。说明认知和情感两项策略影响了学习效果。(5)高、低分组在六类汉语语音学习策略的使用上除情感策略外,其他各项无显著差异,但在具体汉语语音学习策略的使用上,高分组更频繁地使用一些效果可能更好的语音学习策略。(6)与目的语环境中的汉语学习者相比,非目的语环境中的汉语学习者的各项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较低。与其他同样处于非目的语环境的其他国别的相关研究对比发现,尽管学习者同样处于非目的语环境中,他们的学习策略的使用并没有因为学习环境的相似而表现出一致性,而是因国别表现出了差异。第四章总结了研究结果。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提出一些语音教学的重点和相关建议。文章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