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把个体与共同体关系思想作为一种理论自觉,并着眼于个体解放道路以及共同体走向问题,旨在构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和谐共生。个体与共同体关系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实践问题。在理论层面,深入挖掘这一思想有助于克服传统客观唯物主义过于抽象的局限性,实现从理性主体向度去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论,进而丰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现实层面上深入研究个体与共同体关系能够使理论关照现实,对于破解当代个体与共同体破裂关系之困境问题、深入探索人类解放道路、重构我国新时代个体与共同体关系以及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经典原著,尝试对马克思个体与共同体关系思想发展历程及其理论特点进行研究,深入研读这一思想的当代价值。文章主体一共分为四大部分来论述个体与共同体关系思想。首先,文章论述马克思个体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研究的理论底基和现实推动条件。在理论底基方面,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等人的哲学理论都有触及到个体与共同体关系思想,但是并不能指导构建和谐共生的个体与共同体关系,不能使个体获得真正解放;在现实问题方面,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遇到物质利益难题使他看到政治国家的虚伪性,他从寻求政治解放转向人类解放,探讨构建真正共同体。其次,文章从文本出发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梳理并概括马克思个体与共同体关系思想,分别阐述个体对共同体的重要性、共同体对个体的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塑造、共生共在的相互关系。再次,文章重点从“关系理性”角度分析马克思个体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理论特点,不同于传统抽象哲学重在探求个体和共同体的本质问题,马克思强调以实践性原则为基础,以历史性原则为导向构建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相互需要、相互依赖、共生共在的和谐关系。最后,文章论述马克思个体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意义方面,马克思个体与共同体关系思想不仅丰富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同时也为个体主义与共同体主义非此即彼的本体论争论提供了“第三条道路”,为解决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困境问题以及探求人类解放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在实践意义方面,马克思个体与共同体关系思想重点指导解决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个体与共同体割裂造成的困境,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追求。总而言之,对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不仅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旨趣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凸显其在指导解决现代性问题过程中的工具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