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类文献,它保存了上古汉语的真实面貌,是研究上古汉语不可多得的语料,具有极高的价值。本文以《国语》动词为研究对象,在词类划分上坚持语法功能、语义关系、组合关系相结合的观点,将《国语》中的动词分为比类动词、存在动词、使役动词、状态动词、关系动词、感知动词、趋止动词、能愿动词、行为动词九大类,我们只讨论前四种动词。在语法分析中结合配价语法理论,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对各类动词在句法结构中的结构类型、组合关系进行考察,试图通过对四类动词的研究,为《国语》词类系统的建立做出努力,从而为先秦汉语词类和句法的研究提供参考。在研究方法上,对《国语》动词的考察,注重三种关系的结合,即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整篇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国语》研究概况,本文选题的意义,动词研究概况,论文写作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将比类动词分为表比较和表比喻两大类型。描写了表比较时,比较双方、比较视点和谓语动词之间在组合方式上产生的各种句法格式;比较了《国语》弱比式示异中的“如2”、“若2”与《左传》用法上的差异。描写了表比喻时比类动词所在的句法格式;比较了表相似性关系的“如1”、“若1”、“犹”,在表比较与表比喻时所带宾语功能类型上的差异并阐释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国语》中比类动词系统完备,但在使用中分布不平衡,表异同关系的主要有“异”、“同”;表相似关系的主要是“如1”、“若1”、“犹”;表差比关系的主要是“若2”、“如2”。第三章将存在动词分为“多少”、“无有”、“在”、“有无”四种类别,重点考察了“有”字句式。对《国语》中“有”字句的前、中、后三项,分别作了分类、描写和统计,发现了“有”表存在、表领有的语义特征与句子前项成分间的关系,以及“有”字句句法格式的复杂多样性。第四章将使役动词分为使令和致使两大类别,分别考察并比较了两类在句法结构、语义类型上的不同;详细描写并解释了《国语》使令动词“命”、“令1”、“请”、“使1”、“教”、“俾”,致使动词“使2”的句法分布特点。第五章首先介绍了《国语》中状态动词所在的NP+VP,NP+VP+O,NP+VP+C,NP+VP+O+C四种基本句法格式;然后,以《国语》中的状态动词“死”作为个案式的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定性的考察,发现其句法功能多样,语义结构复杂,并探讨了“死”在《国语》有关句子中语义理解上的问题。第六章指出论文的主要观点以及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