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葛菜,作为十字花科诸葛菜属[Orychophragmus violaceus(L.)Schulz]的一种草本药用植物,对于治疗小儿黄疸、妇女乳痈、以及常见的热毒等病症有明显治疗效果,现代研究发现诸葛菜在抗氧化、抗炎等方面具有良好活性,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本文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和分离方法对诸葛菜种子中酚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同时对诸葛菜种子的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等方面进行首次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采用柱色谱对诸葛菜种子的水提物进行分离和纯化,经UV、IR、MS、1H NMR、13C NMR、HSQC、HMBC、1H-1H COSY、NOESY等波谱手段和理化性质鉴定了 14个化合物,分别为:Orychophragmuspine A(1),Orychophragmuspine B(2),Orychophragmuspine C(3),Orychophragmuspine H(4),2-氨基-5-羟基苯甲酸(5),3’,5’,5,7-四羟基二氢黄酮(6),儿茶素(7),槲皮素(8),水杨酸(9),对羟基桂皮酸(10),香草酸(11),原儿茶酸(12),咖啡酸(13),丁香酸(14),(R,S)-告依春(15),其中1-4为新生物碱类化合物,5-15为已知的化合物。2.本实验在相同样点量的情况下,对不同批次的诸葛菜种子进行TLC图谱检测,结果发现不同产地的斑点有所差异,表明相应的含量有差异。另外,有研究发现(R,S)-告依春具有一定生理活性,且在诸葛菜中含量较高,因此可作为诸葛菜含量测定的一种检验标准,本实验采用Waters ACQUITY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诸葛菜种子进行分析,对15个批次诸葛菜种子中(R,S)-告依春的含量进行测定,其范围为:0.63%-0.92%。实验结果显示诸葛菜种子中(R,S)-告依春的含量较高,可作为诸葛菜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从中药材质量控制角度出发,较为系统且全面的对诸葛菜种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后续中药材质量控制和中医临床中诸葛菜的应用奠定科学基础。3.本论文采用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对15批不同产地的诸葛菜种子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并同时对实验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等方法学进行了考察,选择实验效果最为良好的条件作为本次实验的条件。各项试验结果显示所采用的诸葛菜UPLC指纹图谱方法准确可行,可作为快速分析诸葛菜种子中化学成分的一种方法,并为今后药用植物在指纹图谱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综上,本论文对诸葛菜种子的酚类化合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建立诸葛菜种子的质量控制方法。同时,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的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研究,为今后诸葛菜种子的药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