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钫是以军功出身的民国时期军阀,虽长久带军征战,但身上却不乏文人气息,他一生热爱慈善,醉心文教活动,在豫陕地区颇有名望,被河南人民称为“大家长”。在近代河南教育曲折发展的大背景下,张钫通过新旧教育的学习经历、家国情怀的激励及亲友影响逐渐认识到了开办文教活动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自身条件上,张钫身居要职为兴办文教活动提供了便利,积极兴办实业为文教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在社会条件上,张钫受到近代教育救国思潮影响及社会上多方力量的支持,不断激励着他为祖国兴办教育,输送人才。双重条件共同推动张钫坚持文教活动的热情。张钫的文教活动涉及学校教育、社会文化活动、帮助青年学子等多个方面。在张钫长达四十多年的文教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和主张。在学校教育中,他认为办好学校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要紧跟世界趋势发展西式教育,立足中国现状注重乡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张钫认为要培育出能够服务社会、开创风气、维辅国政的实用性人才。在保护传统文化中,张钫认为要增强文化的引导力,让百姓自发形成保护文化的觉悟,发扬优秀文化,走出国门,扩大影响。张钫的文教思想和实践活动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感,不仅开启了民智,而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从现实意义看,张钫的文教活动也颇有启迪作用,为我国目前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都起到一定借鉴意义。在历史学提倡研究目光下移的大背景下,展开对张钫文教活动的研究,不仅顺应研究的发展方向,而且可以增加对张钫文教活动的了解,并对张钫的文教活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