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耦合关系实证研究--来自“西三角经济圈”的经验数据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yueying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有利的支持着国家科技创新的进步,同时科技创新也为国家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其作为动力在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二者的有力协同将推动国家经济金融的迅速增长。在如今互联网信息的大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场显现出的集群发展模式是从小范围增长为大集群。资本市场与金融的融合逐渐成为金融的典型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作为其核心的是技术创新。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整体创新和资金支持方面的主导力量。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有必要加快科技创新,强化金融资本的强化作用,助力两者的共同发展,得以促进国家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的形成转化。西三角经济圈作为西部发展战略的新思路和新动力,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将成为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在之前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相互影响基础上,从耦合视角出发,以致力于西部经济建设发展建立的西三角经济圈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的耦合互动机理。其次遵循科学的指标设计原则,金融集聚系统选取13个指标,科技创新系统选取11个指标,构建“西三角”经济圈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耦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评价金融集聚系统与科技创新系统的发展水平状况,同时通过构建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三角经济圈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2000-2018年西三角经济圈金融集聚综合发展水平呈总体上升趋势,2005年有小范围下降,从2006年起金融集聚综合发展水平大幅度的增长;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以及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创新产出子系统在总体上呈现出递增的态势。(2)2000-2018年西三角经济圈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度在2000-2011年有增减变动,在2011年达到峰值后直至2018年都保持在稳定状态。(3)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在2000-2018年这19年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升,由严重失调衰退向优质协调发展转变,并达到了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协调同步发展。
其他文献
新时期,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依然严峻,它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居民收入分配公平,使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已然成为新时期的重要内容。各国实践经验也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而且,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人力资本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也得到大量实证研究证实。但是,已有研究中关于产业结构升级如何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人力资本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
自1986年开始实施扶贫政策以来,我国农村贫困状况得到很大改善,2013—2019农村已累计减贫9348万人,年均减贫1335万。但是与此同时,由自然灾害、市场波动以及农民个体原因等主客观因素造成的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这充分说明贫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动态现象,脱贫攻坚将是一场持久战。  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农村贫困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贫困脆弱性由于可以预测贫困家庭下期陷入贫困的概率,对家庭贫困状况进
学位
在经济新常态的阶段下,通过技术创新来调整产业结构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途径。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能够有效配置社会资源,驱动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发展对于经济结构转型的促进作用,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金融发展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的政策。因此,在“调结构、转方式”背景下,研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重点探究金融发展能
学位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结构转型期,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实体类上市公司的经营利润率相比之前普遍下滑,与之形成对比,金融行业内的上市公司却保持着较高收益率。在此背景下,大量实体类上市公司纷纷通过在资产负债表中增持金融资产的方式进军金融行业以获取高额利润。随着各种金融产品被开发创新,越来越多的实体类上市公司开始增资配置委托信托类金融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以及持股金融机构投资,形成的金融资产规模占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