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gc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结构转型期,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实体类上市公司的经营利润率相比之前普遍下滑,与之形成对比,金融行业内的上市公司却保持着较高收益率。在此背景下,大量实体类上市公司纷纷通过在资产负债表中增持金融资产的方式进军金融行业以获取高额利润。随着各种金融产品被开发创新,越来越多的实体类上市公司开始增资配置委托信托类金融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以及持股金融机构投资,形成的金融资产规模占比也在不断上升。那么,大量实体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出现普遍下滑是否和其增资配置金融资产行为存在相关关系?如果存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否会受到其所配置金融资产类型的影响?会不会因宏观货币政策和公司自身特质的影响而表现出差异性?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利用2008-2018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制造业上市公司配置金融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而是随着所配置金融资产类型和经营绩效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从短期来看,配置交易类金融资产(f_tr)、理财信托类金融资产(f_bk)、持股金融机构投资(f_eqity)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拉动作用。从长期来看,制造业上市公司配置交易类金融资产和持股金融机构投资仍然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回归系数分别为0.02和0.267。相反,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和理财信托类金融资产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224和-0.097。相较于国有上市公司和非融资约束上市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和融资约束上市公司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反应更强烈,其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也更加显著。(2)货币政策的调节效应在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中也会发挥不同的作用。总体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强制造业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总额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正向促进效应。从细分类型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了制造业上市公司配置交易类金融资产的“蓄水池”效应,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短期经营绩效的提升,长期内则会加强其对企业生产经营绩效产生的负向影响。对于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内对配置投资性房地产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不会产生显著影响,长期内则会加强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阻碍作用。当解释变量为理财信托类金融资产,无论被解释变量是长期经营绩效还是短期经营绩效,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企业配置该类金融资产都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更大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与理财信托类金融资产相比,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持股金融机构投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短期内减弱、长期内增强。
其他文献
新时期,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依然严峻,它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居民收入分配公平,使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已然成为新时期的重要内容。各国实践经验也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而且,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人力资本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也得到大量实证研究证实。但是,已有研究中关于产业结构升级如何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人力资本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
自1986年开始实施扶贫政策以来,我国农村贫困状况得到很大改善,2013—2019农村已累计减贫9348万人,年均减贫1335万。但是与此同时,由自然灾害、市场波动以及农民个体原因等主客观因素造成的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这充分说明贫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动态现象,脱贫攻坚将是一场持久战。  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农村贫困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贫困脆弱性由于可以预测贫困家庭下期陷入贫困的概率,对家庭贫困状况进
学位
在经济新常态的阶段下,通过技术创新来调整产业结构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途径。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能够有效配置社会资源,驱动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发展对于经济结构转型的促进作用,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金融发展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的政策。因此,在“调结构、转方式”背景下,研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重点探究金融发展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