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快慢,现如今城镇化问题已备受世界各国关注。由于二十一世纪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现如今我国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便是推进城镇化的发展。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地推进着城镇化发展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部地区的快速崛起,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快速提高,而豫东南地区却逐步塌陷,周口市位于河南省的东南部,人口较多,农业发达,较低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严重制约着周口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对周口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研究,符合周口市自身以及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对周口市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性的支持,对其他类似区域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区位理论、人口迁移理论、集聚-扩散理论以及协调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GIS空间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系统地研究了周口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绪论部分,在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基础上,总结出现阶段城镇化的发展现状,理解研究城镇化发展的意义;二是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的参考文献,总结城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研究方法的应用;三是周口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遵循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本文从人口、经济、社会、土地四个方面构建了16个指标,运用熵值法和GIS空间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2000~2015年周口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情况,并且借助人口—经济—社会—土地协调发展度模型,测度周口市城镇化协调发展状况;四是周口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借助SPSS17.0主成分分析法,找出推进周口市城镇化发展的因素,对其进行分析;五是周口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对策,依据上述对周口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合理性对策,使得周口市城镇化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六是结论与展望。主要研究结论:(1)研究期间,周口市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不断上升,整体进入加速的发展阶段。从时间维度来看,城镇化综合水平由2000年的0.1661提升到2015年的0.9976,城镇化综合水平增长了5.01倍。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周口市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内部差异显著,各区县城镇化综合水平分布不集中。川汇区的城镇化水平远远高于其它县区,但其高水平区、中水平区与低水平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正逐步缩小。(2)2000~2015年,周口市人口-经济-社会-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轻度失调衰退型逐步提升到勉强协调发展型。从时间发展序列来看,2000~2003年,协调发展度处于0.3358-0.3923之间,此时周口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协调发展类型属于失调阶段;2004~2008年,协调发展度介于0.4185-0.4878,周口市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步入了过渡阶段,协调发展水平逐渐提高;2009~2015年,周口市协调发展度介于0.5104-0.5553,协调发展水平不断增加,进入了勉强协调发展阶段。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周口市各区县城镇化协调发展类型主要处于过渡类,仅川汇区和鹿邑县处于协调发展类,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不断增加,但其协调发展水平一直较低,实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3)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两个主成分,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有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人拥有的医疗技术人员、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将其命名为经济效益与社会基础条件;第二主成分有城镇人口规模、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比重、人均城镇道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其命名为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建设用地,在这些因子的耦合作用下,共同推进了周口市城镇化的发展。